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太平天国女官的来源和途径主要靠地缘、血缘裙带和恩赏等方式升迁。女官的工作职责、内容和作用还只是作为太平天国政坛上的"勤杂工"而参政为官。大部分女官除了在女馆、女营管理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外,几乎没有人居于决策领导者地位,根本不能参与机要或共谋军政大事。女官在太平天国的整个职官体系中,作用微不足道,地位无足轻重,权力名存实亡。不能将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现象,作为太平天国男女政治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女官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隋唐以后逐渐完善,到了明朝则日臻完善,发展成为正式的官僚制度。女官是明朝后宫中特殊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管理后宫重要玺印、图籍、服饰、仪仗、饮食等事务,由女性担任。明代女官制度不仅具有教育后宫女性的功能,而且对促进民间女性教育、抑制宦官势力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丽华 《文教资料》2012,(3):99-100
尚宫、尚仪等职称屡屡出现在大陆宫廷剧中,这些职称并非来自韩剧,而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完备时期的女官称谓。这些女官从选拔到任职,再到最后的归宿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制。  相似文献   

4.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女官也便具有了与以往朝代相比更为突出的特点。尽管唐代以其开放、文明、繁荣、强盛的精神面貌而著称于世,生活在这个朝代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更是仿佛得到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东西,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唐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宗法封建君主制的巩固时期,因此,它所包含的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会比任何一个朝代少。本文主要从女官的人数众多、职责明确和地位不稳等三方面说明唐代的女官们的命运和遭遇与其它朝代后宫中的女人们一样的无奈和悲哀。  相似文献   

5.
琉球是古代东亚的岛国,明代时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成为友好邻邦。政治上,琉球三国中山、山南、山北多次遣使明廷,明朝对琉球进行赏赐、册封;两国在抗倭斗争中相互支持。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明代皇帝多次赐《大统历》,中国儒生侨居琉球传播先进文化,琉球派遣王从子、寨官子、陪臣子、官生、女官生等入明朝国学学习。  相似文献   

6.
明代女官制度之机构完备。明太祖朱元璋将女官制度纳入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并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它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9,(6):84-88
概述日本平安时期女官文学的繁荣,介绍当时的代表性作者。以紫式部的《紫式部日记》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为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她们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挖掘其中截然不同的女官世界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8.
"太监"考     
太监曾是北魏始置一女官官名,然众字典辞书皆失载此义项。本文考证了该官职的具体产生年代、从官人员的性别、及与宦官、阉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端明殿学士是五代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举,标志着我国殿阁学士制度的诞生。处于初创时期的端明殿学士,其出身、选任、迁转都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当时的端明殿学士大部分出身进士及文学之士,很少来源其它;多数从翰林学士选任,小部分来源于枢密直学士及其它;迁转的首选是宰相,其次是枢密使。  相似文献   

10.
平安时代的文学主流是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思想的贵族文学,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从作者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从妇女问题切入,对整个贵族社会进行审视。她不仅亲身感受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为女人带来的无限灾难,而且作为朝廷女官,又亲眼目睹了贵族社会的极度黑暗,敏锐地意识到了平安王朝在"尊崇"女人的面纱下的冷酷无情。  相似文献   

11.
元末官僚系统的崩溃及朱元璋的拉拢与笼络使元官入仕明朝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在明初享受的待遇较元末也相对优厚,但其入明后的心态却显得矛盾和复杂。无所适从的贰臣角色和政治羁绊下的卑微人格使他们的心态日益压抑与苦闷,也预示了其结局的不可琢磨。入仕元官虽对明初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对明代政治走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明代女教书中“三从四德”思想的具体内涵.认为封建时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明代已经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缜密的思想体系,“三从四德”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判断文学作品的地位及影响,必须考察文学刊刻状况。明代女性散文的编撰刊刻经历了零星出现、数量增多、繁盛的过程,明代人主动对女性散文加以阅读和品评,说明女性散文作品已经进入当时人的视野,展示了他们对女性散文的关注。这个过程还与当时文艺思潮相呼应,或推波助澜,或水涨船高,体现出女性散文编撰刊刻所受到的特定时代氛围和编纂者刊刻意图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正变批评主要在古典诗学与词学两大维面展开:从诗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主要从诗体正变与诗史正变展开了阐说;从词学正变批评而言,明人则着力对词体正变予以了辨分与消解。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清代文学正变批评的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女性是晚明名士潘之恒的主要写作对象。他对女性的审美从道德、才艺和外貌三个方面展开。通过他的女性审美观能够看出明代节烈风气的盛行、晚明文人集体征色活动的时尚性以及青楼曲艺的繁荣。同时这一审美观还体现出晚明风尘佳人独特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当时文人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对女性角色功能的多角度认识,及其对女性才能的肯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先秦到宋元已有女子擅长文章辞赋的记录,但明代能文的女性人数以及文章存世的文献数量显然更为丰富,她们在文章诸体上显示的才力也较为多彩多姿。与吟咏性情的诗词相较,论辩序跋赞戒等文体似更需要以擅才学、广社交为条件。明代女性抱有撰文的热情,且名篇如林,这与她们在家庭内外文学生活氛围的局部改善有关,以至敢于肯定"著文章"并非女子的"分外事",由结社带来的社交空间也增加了文章应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赌博活动极为猖獗,形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的强烈关注.徽州地方官府、民间基层组织和宗族,对国家禁赌法令进行了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