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春燕 《教师》2019,(14):79-80
减数分裂的内容对学生构建遗传学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是遗传细胞学的基础。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采用"教师导思→学生探究→师生总结→优化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自主建构的"倒叙式"问题驱动教学,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 《教师》2012,(25):73-73
在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发展规律。“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过程,因此,我们首要任务就是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出发,让其形成新的认识、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新认识新的认识就是针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侧面探究问题,最终走向同一个结论。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各学科都要培养学会分析的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形成新的认识。数学前辈笛卡尔自幼就喜爱博览群书。总结出代数与几何相分离的不足。列举出代数方法可以解决几何的实例、用作图的方法求方程组。从而在具体的实例中,他主张把代数与几何合为一体。因此创立了解析几何。我们数学教师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将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传授下去。让学生“会学”才是教师的本分。在“证明不等式”一章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更应让学生灵活地学会比较。同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不等式。  相似文献   

3.
一、“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学会“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 ,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 …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领会。于是,一些课堂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有的甚至是在远离  相似文献   

5.
“问题库”是我们在湖北省初中化学“不同课型教学法”研究中感悟并提出来的 ,“问题库”就是教师在大脑中存放指导学生学习策略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智力价值的系列问题仓库。通俗地讲“问题库”是教师形成良好教法最基本的智力要素 ,是有成就的教师必备的智力品质。教师教到什么内容 ,点拨方法就能信手拈来 ,教到什么程度 ,指导措施能环环跟上。“问题库”分为三类。即 :对应知识点教学的微观性“问题库” ;对不同类知识块建立联系的中观性“问题库” ;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知识穿插安排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 ,设计宏观控制性的“问题库”。1…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问题解决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国际潮流 .美国《2 1世纪的数学基础》指出“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 ,它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的过程”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将解题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 :理解问题、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知识的引入、应用、理解 ,直至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 ,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进行问题解决时 ,学生必须综合所学得的知识 ,并把它应用到新的 ,困难的状况中去 ,这就需要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 ,需要探索和猜想 .因此…  相似文献   

7.
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以问题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教学的共识.“问题教学”是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通过教学双方交流、互动、传递、反馈,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它是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也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所以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交互、和谐、高效、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问题教学”的内容、形式、时机要体现出从“传授知识本位”向“培养能力本位”转变的现代教学思想.这就是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问题教学”重新加以思考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8.
“问题库”就是教师设计的旨在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智力价值的系列问题。“问题库”分为三类,即:对应知识点教学的微观性“问题库”;对不同类知识块建立联系的中观性“问题库”;针对教材中不同类知识穿插安排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设计宏观性的“问题库”。以下就三类“问题库”的不同设计背景、内容及特点分别举例说  相似文献   

9.
蒋小华 《教育》2009,(3):60-60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概念本质,剥丝抽茧,聚焦知识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不断重组、优化认知结构,深刻理解概念内涵,促进思维生长。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数学学习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12.
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3,(10):38-38,44
前几天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几节计算课,这几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相似的,都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计算。比如其中一节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又让学生把9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问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一无所知。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意图很明确,是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即“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其特点就是要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该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学习数学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隋守兰 《青海教育》2006,(11):48-4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新的知识当作一个个问题,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激励的撞击中燃起疑问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疑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相似文献   

16.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老夫子所说的。意思是:“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也就是常说的“学贵有疑”、“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学以致用”、“学以解惑”,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再质疑——再探究,使他们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与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新课标的要求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所谓互动,在我理解,也就是师生之间精神与知识的交流,相异与相同的融会,情感与情感的撞碰。课堂教学的互动。能提高教学效率,能充分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问题教学”为核心的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师生共识.“问题教学”是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通过教学双方交流、互动、传递、反馈,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它是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体现出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的现代教学思想.这就是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问题情境”的创设,重新加以思考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