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本从事实出发,从现象出发,指出成人教育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研究,指出应充分重视成人教育德育的特殊性,正确理解德育过程,发展和丰富成人教育德育内容,重视人格培养、建立适合成人的德育模式,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继续和发展传统美德,并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成人教育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从分析高校德育现状及其相对失效的致因入手,提出了高校德育必须拓展目标、更新内容、变革模式、改进方法、优化环境等的理论构想,以加强物改善高校德育的功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其实际效能,以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目前,就德育效能问题,作者对我省的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被调查的对象包括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德育干事及部分教师和学生.这里谈谈调查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5.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然而,重视德育并不等于就能抓好德育。静心考察一下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尽管花费了不少精力和物力,但德育“低效”的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就小学生而言,仍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双重人格。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在教师面前,表现很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遵守纪律、是非分明。但是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任性、自私、追求享乐、害怕困难,甚至不可理喻。二是言行分离。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的头头是道,实际表现却很差。批评别人,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校在改革大潮面前,德育工作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育地位淡化,德育内容泛化,德育队伍弱化,德育效果滞后化,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地位;管教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7.
8.
中小学校是培育人的主要阵地,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发布后,各教育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参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校进行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很多并非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想真止落实德育的有关内容决非是短时期内所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10.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视不够,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的弊端,致使高校德育实效不太理想,本人力图从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改变德育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谈一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一所中学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白毛女》,想通过这部曾经很受欢迎、艺术感染力颇强的电影来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传统教育。看完电影后,学校组织了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一些学生并没有像教师所希望的那样对代表地主阶级的黄世仁充满阶级仇恨,对代表被压迫、被剥削者的雇农杨白劳表示同情,反而认为杨白劳理亏。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社会变革、个性日渐受到关注的时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首先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积极影响及两者联系,接着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来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李俊英 《陕西教育》2002,(12):13-13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基本性和传统性.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首先是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明确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做人处世的基本规矩.古人云:"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恶,言之是非."叶圣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讲得更具体:"受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社会够格的公民."人类的基本品德,如勤劳、正直、善良、文明、爱国,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永恒品德,基本品德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评判是非、善恶与美丑的基本能力,就具有了做一个社会够格成员的资格.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时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品德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掌握,它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因而评价规范个体化的标准重点在于德行,而不在于认知。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有明确而可行的要求,有切实的内容,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心理基础,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德育实效性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以道德知识灌输为特征的传统德育成了众矢之的。社会转型的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学校德育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学校德育何去何从?本文试图把社会需要与德育对象自身需要结合,从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来探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及其策略。一、激发学生的权利意识,是社会转型期的需要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已进入了社会的转型期。并“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18.
吕田田 《教书育人》2007,(11):67-69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近些年来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际效果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雷鹰  邱玲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5):120-122
我国高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面对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因此,及时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德育的方式、内容、过程和实施做到与时俱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