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与人类的和谐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环境恶化日益危及人类生存的形势下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宗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更是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5年,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热点问题;2004年岁末,中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  相似文献   

2.
学校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中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人形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的管理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现就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笔者谈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目前高中学校可划分为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生源是优质生源.薄弱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生源状况都相对薄弱.从目前看不论优质或是薄弱,每所学校都还在固守着传统的管理模式——高压管理和物质刺激.  相似文献   

3.
晁社玲 《辅导员》2013,(3):42-43
学校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中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人形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的管理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现就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笔者谈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目前高中学校可划分为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生源是优质生源。薄弱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生源状况都相对薄弱。从目前看不论优质或是薄弱.每所学校都还在固守着传  相似文献   

4.
晁社玲 《辅导员》2013,(2):42-43
<正>学校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中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一个人形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的管理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方向。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现就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笔者谈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目前高中学校可划分为优质高中、薄弱高中。优质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生源是优质生源。薄弱高中硬件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生源状况都相对薄弱。从目前看不论优质或是薄弱.每所学校都还在固守着传  相似文献   

5.
陈忠新 《师道》2006,(3):18-19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根本。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构建者。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构成了美好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有益于人健康成长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尊循着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可惜,当代教育在落实“以人为本”与和谐教育方面还做得相当不够,仅从基础教育看,不和谐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这里择其要者述说一二。学校发展,岂能“只见物不见人”?学校要发展,硬软件建设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常常是,一些学校,为了硬件…  相似文献   

6.
一所学校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发展规划,实行了科学民主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教育别具一格,才能不断地增强持续发展力,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的和谐学校、品牌学校、优质学校。  相似文献   

7.
实行人文管理,打造人文校园,其基本内涵就是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包含如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高、能力强。这种观点的缺陷表面上看是将知识…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因此,人的因素是衡量校园是否和谐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人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突出作用,才能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校园方丽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群 《农村教育》2007,(5):22-23
2006年,对我们第二实验小学来说,是建校十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实施人本管理、和谐建设连出新措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瞻远瞩,理性发展 人无大智,成不了大气。没有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就办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办理性教育;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做明白教师。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作为高中教育当前最大的任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从事校长工作有六年多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管理学校单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对我们第二实验小学来说,是建校十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实施人本管理、和谐建设连出新措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建设和谐校园,郑凯钟认为以人为本就应该是"一切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而要提高管理的效率,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所以,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和谐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连市育文中学创建于1999年7月,是大连市甘井子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在“为师生今天的幸福负责,为师生明天的幸福奠基”的理念指导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校在办学中不断探索、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努力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高雅的人文环境、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区教育局提出的“强区更强,优质更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我在学校管理中确立了“文明伴成长,实践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实践中,我注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成长。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其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师发展方面,我既注重教师的业务指导,通过开展校本工作研究,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成立评课专家小组,进行评课、品课,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全体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实现教师的发展。同时,我注意运用激励机制,以马斯洛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优秀团队评比和“星级教师”评定等活动,满足教师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实践使我感悟到:只有管理人本化,充分激发个性发展,才能使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事校长工作有六年多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管理学校单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应按照教育发展规律,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推动学校的制度向人本管理转化,使学校制度建设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1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系统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定向活动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带领师生员工,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共同活动的过程。优化行政管理职能系统,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神经中枢”,对学校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营造团结共进、相互合作、荣辱与共的人际环境,是实现学校管理以“以人为本”的首要环节。1.1校长要做为人师表的模范。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应该是高贵的、深邃的、博大的,应该对人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有独特的理念,对办学有准确的把握。一所学校要有生命力,校长是关键。校长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因此,作为一校之长要注意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关注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