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校长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她是一位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的固体物理学家,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然而,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巨擘在日常生活中却始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她与复旦师生的交往如春风化雨一般感染着我们.尽管谢希德校长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但复旦大学很多老教职员工仍能回忆起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其中就包括谢希德校长乘坐复旦校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泱泱中华,曾以她上下五千年的老文明影响着、震撼着全世界.然而,中华民族最辉煌的篇章,却是从1921年7月1日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大学老校门西面的草坪上,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静静地矗立着.难得有个路人肯停下脚步来端详它,然而它却是解开近代豪门荣氏家族与百年名校交通大学之渊源的钥匙.风化残破的碑身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依稀可辨的碑文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这块石碑原先是一座铜像的基座,上面刻着交大老校长唐文治著"荣熙泰先生铜像记"的碑文.通过探寻这尊消失的铜像背后的故事,荣氏家族与交通大学的百年关系史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4.
老炳校长身体不好,已多次向教育局递交辞职报告.今年又恰好是全县各乡镇联校领导班子大换届的时候,他心里想,自己可以卸下担子了.虽知7月27日在全县教育行政干部会议上,一纸任命状,不由分说地又将他留在了奎溪镇联校校长的岗位上.他苦笑着说:"这是聋子杀猪,叫也要杀,不叫也要杀."尽管如此,可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组织的安排他没有讲价钱.  相似文献   

5.
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大屯镇的长春市社会福利院一幢典雅幽静的小楼里,居住着几百名无家可归的孤寡老者.在这些平凡的老人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妪,她身材娇小,满头银发,尽管岁月的利刃无情地在她脸上刻满了一道道沟痕,但仍不难看出她当年的美丽.她就是被人称为"末代皇姑"的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妹(非胞妹)--肇桂荣.  相似文献   

6.
刘征 《湖北档案》2003,(6):30-31
老校长赵之一其实并不是学教育的,1944年她考上当时在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主修专业是法律。2年后随学校迁回到南京,在大四的同学中有位名叫陈秀云的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女儿,从此就和学前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她去陈家玩的时候,了解到幼儿教育,这引起了她极大的好奇心,一下子问了陈鹤琴先生很多问题。后来她又参观了南京的鼓楼幼儿园,看到在里面快乐地玩耍的孩子们,心中感触道:“这些  相似文献   

7.
铁肩担道义     
复旦大学106周年校庆期间,各院系照例都要举行报告会及各类学术活动.新闻学院遵循老校长、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好学力行"的系训,开办"望道讲堂",并首创全国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8.
冯茵  代红 《兰台世界》2007,(8):55-56
解放前清华风雨历程中,只有一个人,"他一生的业绩和清华结合在一起"(陈岱孙语),他就是老校长梅贻琦先生.  相似文献   

9.
在杭州一条狭长的老街道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隐居"着一位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一部百科全书"的传奇湘女、谍战大戏《风声》女主角原型之一的老地下党员黄慕兰。她为了革命而"潜伏",机智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她天生丽质,  相似文献   

10.
王晟  刘琼 《新闻天地》2010,(5):19-20
对于夏达来说,眼睛和手是她最大的财富,因为她要用这些去创作。她曾说:"等我老了那一天,假如我还可以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地画着故事,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相似文献   

11.
冯琳 《兰台内外》2011,(1):60-61
有人说张曼玉是猫,她的眼睛任何时候都熠熠闪光;有人说张曼玉是薄荷,她的笑容随时随地让你透心清凉;有人说张曼玉是小品文,轻灵含蓄、言简意赅。张曼玉潜入了无数人的心底,不老地笑着,不老地美丽着。  相似文献   

12.
拷问 她的年龄不是最大.但没有一个人不称她大姐。一声大姐包含着对她人格的尊重、善心的肯定、宽容的欣羡。一件事足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她的母亲晚年瘫痪在床.她十几年如一日地伺候到老死。  相似文献   

13.
高锐娜 《档案》2014,(3):24-28
正新华社老记者高向明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像所有这个年龄的老人一样,平日里走在路上,她佝偻着脊背,步履非常缓慢,似乎每走一步都要用尽所有的气力。但是,在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当走进她的家,会立马眼前一亮。你会看见客厅的一面墙上布满了她各个年龄阶段的照片。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新闻岗位的新华社老记者,她知性的美丽、犀利的目光、飒爽的英姿都跃然照片之上。老人命运多舛,但是她毕生热爱的新闻事业、真实而有力的数次新闻报道让她心中欣  相似文献   

14.
适逢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我们在祖国著名的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幸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顾问张赫玲同志.她虽年已花甲,但那略显清瘦的身材,风趣的谈吐、敏捷的思维以及她来去匆匆的脚步,都让人感到“老”字离她甚远.她的平易近人,对新闻事业深深的情愫,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记者们对她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会议期间,我们在宿舍里、汽车上、餐桌旁,“见缝插针”采访了这位“老新闻”.  相似文献   

15.
张瑞芳从艺70多年,先后参演了40余部话剧、近20部电影.在她炫丽的舞台和银幕生涯背后,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 自旧军官家庭走上红色舞台 2012年7月3日,张瑞芳追悼会在上海举行.暑热炙人,挡不住人们送别老艺术家的脚步.龙华殡仪馆外人山人海,数千影迷、市民自发赶来,送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最后一程.李前宽、吴贻弓、仲呈火、牛犇、秦怡、奚美娟、唐国强、张瑜等中国电影界的知名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她送行.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在中国电影界,张瑞芳老师始终是一面旗帜——她被称作"电影人的政委",她是德艺双馨的典范,德高则人心归.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7.
正西藏曾是李国柱同志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她已调离西藏40余年,退休也已20余年,但她仍满怀深情地关注着西藏,仍然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以"老西藏"精神,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拼搏。退休20余年来,她还像在职时一样按时作息,有时还废寝忘食。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西藏的历史,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她多年笔耕不  相似文献   

18.
校长风采     
张水香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卫辉市第一中学校长。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十七个春秋的教师生涯,使她的人生品位更上一层楼。1996年初,张水香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历史把她推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校长,不是官职,是教师,是肩负了更多责任的教师。在担任校长后的日子里,张水香面临诸多再创业。她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率班子成员通宵达旦地工作。抓改革,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担任中层领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带队伍,她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人文管理著称;干事业,她是远近闻名的巾帼豪杰;对学生,她无私奉献……付出就有回报,…  相似文献   

19.
在交通大学老校门西面的草坪上,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静静地矗立着。难得有个路人肯停下脚步来端详它,然而它却是解开近代豪门荣氏家族与百年名校交通大学之渊源的钥匙。风化残破的碑身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依稀可辨的碑文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这块石碑原先是一座铜像的基座,上面刻着交大老校长唐文治著“荣熙泰先生铜像记”的碑文。通过探寻这尊消失的铜像背后的故事,荣氏家族与交通大学的百年关系史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