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传芝 《山东教育》2007,(7):118-118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三个子女,两个生活在县城,一个远在海南。母亲留在了老家,和退休的父亲承包了几亩地,一直侍弄着。用母亲的话说,种地又不费事,要不整天在家闷得慌。勤劳惯了的母亲哪里是在种地。分明是竭尽所能为子女减轻负担。分明是借忙碌解脱对子女的思念。  相似文献   

2.
倪劲锋 《教育探索》2002,40(10):107-109
在教育研究中,单身母亲对其子女就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公认的,单身母本身所处的经济劣势地位,给其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带来了严重影响。即使严格控制了经济收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其他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一教育劣势仍然存在。本旨在分析马来西亚单身母亲对其子女就学的影响,了解发展中国家单身母亲家庭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3.
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子女素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有显著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越高。女性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子女素质的提高,还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读了这篇报道,真让人从内心由衷的敬佩这位母亲。她是中华民族传统知识女性的典范,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爱的方式不同,母亲爱子女也有多种多样。邓素珍老人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了子女,用自己艰苦、诚实的劳动,把六个子女送进科学知识的神圣殿堂。她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母亲学习的楷模。在南京夫子庙旁的一个普通居民楼里,住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邓素珍老人。她在‘文革”那极端禁烟文化、蔑视知识的年代里,坚信知识是有用的,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为子女抄录了3O()万字的各类书籍,以致当年那间13平…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颓败线的颤动》蕴含了丰富的怨恨情感。文中的母亲以出卖肉体的屈辱养活了子女,却被子女怨恨鄙视。子女的怨恨导致母亲内心的痛苦、愤怒与怨恨,使母亲最终进行绝望的复仇。论文运用马克斯·舍勒的怨恨理论,详细解读文中子女对母亲的怨恨和母亲对子女的怨恨这两种情感,从而深入揭示鲁迅爱与复仇的生命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西方有句格言,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意思是说母亲是推动世界的手,因为母亲可以通过培育子女,让子女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可见伟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就像孟子、岳飞、欧阳修,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不一般的母亲,朱德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春蚕》一课的理解和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内容理解《春蚕》一课通过母亲为了给子女筹集学费而不辞劳苦地养蚕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真挚的爱和“我”怀念母亲、爱戴母亲的思想感情。文章共写了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养蚕季节怀念母亲;第二自然段讲母...  相似文献   

8.
唠叨的妈妈     
本文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将母亲在电话中的话组合成文,表达了一位普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爱永远是那么无私,不图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呢?作者的这篇文章,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母亲,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称呼!然而作为子女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记得母亲鞋的尺寸,了解母亲的性格,知道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太多太多的忽略让我们在母亲节这天来补偿吧!  相似文献   

10.
王大妈今年68岁,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如今子女都分居各处,王大妈与小女儿在一起生活,帮着小女儿看孩子、做家务,小女儿也非常孝顺。“天下父母疼小儿”,王大妈总觉得随小女儿生活,小女儿花费多,便要求其他子女每月付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子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哥哥姐姐们认为,每人每月负担母亲生活费100元,母亲把这400元贴补小妹妹,还要帮她看孩子、做家务,太不合理了。于是,都提出要将妈妈接到自己家中,一是可以不必支付赡养费,二是可以让母亲“发挥作用”。请问:王大妈及其子女的做法合适吗?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0,(5):7-9
又是一年母亲节。每每此刻,母亲之于子女的爱与无私,总会成为我们永恒的话题。今年的母亲节,我们是否该在歌颂母亲伟大的同时,想一想该如何回报母亲呢?  相似文献   

12.
李洪曾 《山东教育》2002,(30):11-13
5.父母的职业(1)父亲的职业表2-5-1不同职业类别父亲的子女责任心水平平均数的比较(2)母亲的职业表2-5-2不同职业类别母亲的子女责任心水平平均数的比较以上两表结果表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与父母亲的职业类别有关。从事“负有领导责任或做人的工作,需要独立开展工作,责任心要求较强工作”的父亲或母亲,其子女责任心发展总体水平和对己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都较强;从事“在别人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责任心要求不是很强工作”的父亲或母亲,其子女责任心发展水平都较弱。经t检验发现,这些差别除母…  相似文献   

13.
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凡是希望把子女真正教养好的人,都应当保持着那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团结一致不仅对孩子极为重要,对父母也是极为重要的。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单纯为子女服役的母亲,已经不是一个从事教育的母亲,而是子女的奴隶了。漫画教育格言·马卡连柯系列!漫画作者@李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管理》2007,(4):40-43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据四国高中生自我报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较高,且母亲的期望都高于父亲。其中,韩国父亲(76.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美国父亲(69.2%)、中国父亲(62.0%)和日本父亲(57.1%)。同样,韩国母亲(78.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日本母亲(73.7%)、美国母亲(73.1%)和中国母亲(65.8%)。  相似文献   

15.
子女抚育方式可以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四种,城市贫困单亲母亲子女抚育方式集中于权威型和溺爱型,与完整家庭教育方式介于专制型和权威型的区别在于,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情感依恋增强,而控制减弱了。此外,丧偶单亲母亲中采用权威型抚育方式的较多,而离异单亲母亲多数会溺爱孩子。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人格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352名16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与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保护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和子女性别之间呈显著相关,母亲对男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4)父亲过分保护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父母偏爱和父亲文化程度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6)深圳特区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和过分保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母亲养育子女的艰辛。 情感目标:感受母亲的平凡、伟大,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报答母亲的思想情感。 意志目标:学习母亲的勤劳、善良、无私、顽强,培养刻苦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田鑫 《陕西教育》2005,(1):38-38
如今我已不再年轻,一些朋友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我曾听这些子女说过,他们从没有向母亲充分表示过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待要告诉时已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9.
“母亲节”后,某报社搞了项问卷调查——母亲节,你送了母亲什么礼物?六成以上的子女只是匆匆打个祝福电话,或给点钱让母亲自己去消费,而真正用心思考母亲需要什么、并付诸行动的不足10%。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利用本校学生个性记录资料,对在校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利于子女个性健康发展,而父母过多地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保护,会造就子女不良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