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好的作批语,不仅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而且能促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教师写批语时,首先应谊认真确定作批语的内容,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慎重地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授曾说过:“什么是作文亮点?亏你想得出来。”我说,大凡能使读者眼睛一亮的就是“亮点”。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段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新颖的内容,深刻的见地。也可以是内涵机智的话语.一个富于表现力的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用得漂亮的标点!“亮点”不在大小.日月之光固然好,萤火虫的微光也行。  相似文献   

3.
王术 《中学教育》2007,(6):53-53
近日记者在沈阳某大书店了解到.书名中带有高考“满分作文”字样的书一共有70多本。而且。几乎所有的作文篇目后面都没有考生的名字和来源.而是署着安徽一考生、山东一考生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武坛,有一鼎鼎大名的大侠,名唤金庸。金大侠的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帮热心之士更是用先进的招数将这不动的书籍拍成了真实的画面。一时间,群起蜂拥,各个版本层出不穷,什么87版的,内地版的,无线版的,有线版的,让人眼花缭乱。人人又都鼓吹自己的乃是天下第一,无人能敌,搅得众看客不知哪一个是正版,哪一个是盗版。这股风气日盛,难保有一天会传到我中原之外。  相似文献   

5.
把活动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喜欢上带有趣味的作文课;也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内容,不再挖空心思搜刮作文素材,实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一书作了如此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周兰 《考试周刊》2010,(28):64-65
虽有“说出来的是话,写出来的是文章”一说,但我们还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不少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真的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却又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作文竞成“榨文”了。不少人甚至是一些语文教师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书看得少,大谈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上,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和写作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好文章往往不是“读”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我结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把好的文章“想”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秦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9,(1):42-42,62
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需要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简言之,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是文章选材、布局、表达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和灵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意”要“立”得好,要讲究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急得坐卧不安;有的学生嘴咬钢笔,目光呆滞;有的学生心不在焉地乱翻作文书……凡此种种,学生们都觉得无从下笔。学生都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编筐编篓全靠收口”,但就是不知道怎样写。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搞个模式,让学生们先摹仿,然后再去创新呢?其实,只要我们留心,教科书中就有许多好的开头和结尾,供我们写作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是嗜书如命的书虫,老妈则是望女成凤的“唐僧”。书虫一有空便手捧课外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唐僧”则时时督促,常念“禁书紧箍咒”。于是,书虫和“唐僧”之间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  相似文献   

10.
现在,国外很流行一种独特的读书方式,那就是——“漂书”。最近我们年级也组织了“漂书”活动,它的神奇过程让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这是一种生活题材的创新。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种创新作文的好方法。所谓“旧瓶”,指的是那些闻名于世的作家作品中的人和物;所谓“新酒”,就是指那些现代的新生活、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回母校,当起了“孩子王”“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就对我说:“小冒,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了。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书科研型教师……”那一次,校长还赠始我几本他订阅的语文教学杂志和一本《给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不少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于是,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便只是享受:吃任选,穿任挑。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其目的是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因此,孩子也变成了整天只知道吃好、穿好、玩好的“三好”人才。这让他们逐渐变得讨厌劳动,怕苦怕累起来。面对这一令人忧虑的变化,家长们却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运用是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水含珠而生色,山蕴玉则生辉。”孔子又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一篇好的文章,仅有好的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惟有文采飞扬,方显佳作本色。那我们怎样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包装润色,让它听起来生动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靓丽动人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六个“讲究”。  相似文献   

15.
“呀!我的书呢?”妹妹急得大叫。“等你的眼睛好了再还你。”我说道。妹妹一听,急得大哭大叫:“还我书来。大坏蛋!哼,走着瞧!”看着她的神情,我心想:书真有那么好看吗?我要不要试试与书“搏斗”一番呢?  相似文献   

16.
那年冬天特别冷.记得那是一节作文课,上课铃一响。我准备按以往的作文模式让大家互相评点.然后让大家说说文章中存在的优缺点.争取下次写好。  相似文献   

17.
李小林 《新作文》2004,(3):22-22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想想能不能变换一种办法?思路一激活。人的思想就从某一种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了,我们就会运用更好更科学的办法去干好某件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亦是如此,审好了题目不知怎么下笔的时候。往往这么一变换,下笔回旋的天地就十分广阔,写出来的章也会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每逢写作课,许多的孩子总是愁眉不展,思考良久,提起笔来,却不知从何下手,正如他们所言:何时不用写这令人头疼的作文呢?出现此种状况,无怪乎学生不能“勤读”,腹中空空.不感兴趣而已.应验了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缺少了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英语沙龙》2011,(8):63-64
对话应答的各种情况 小说中的对话是非常生动的部分,往往可以显露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各人的个性特点,现从Jane Eyre一书中取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Hello!大家好,我是“阳光书吧”,是四(9)班的一员,我坐在最后一排。我肚子里全是班上同学带来的书。哦,对不起,我忘记介绍我的外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