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选准切入点和变换角度挖掘、采写新闻的技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他讨论的不是那些仅有读书人关心的命题,而是鲜活存留于古往今来读书和不读书的所有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他论说的不仅仅是精神,而且是从"福"的字形出发,延展到各种形态、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中文系的大四学生,当时我们几位同学在《辽宁日报》实习,每次采访写作时,实习老师都叮嘱我们:最好换个写法!能不能换个角度?三十年了,每每采访归来,我耳边都能"听到"这个声音:换个写法,换个角度!换个写法,说白了就是换个角度。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或同样的报道任务,要想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写出独家新闻,就必须下苦功夫研究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换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追求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另辟蹊径,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于及时调整报道思路,选择报道角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老报人范敬宜早年在《辽宁日报》任农村部记者时,有一次和另一名记者下农村采访,在一个公社的值班室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范敬宜问随行的同事“发现了什么新闻?”,同事一头雾水:昨晚一觉睡到天亮,中间没有人过来打扰,何谈新闻?范敬宜笑答:“这就是新闻”。他抓住这件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深入采访,写出了《两家子公社…  相似文献   

7.
《王英:用爱为生命之舟续航》在《火箭兵报》头版头条发表后,有战友打来电话称赞稿子角度选得好,内容写得实。新华社、《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健康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刊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创作变成铅字;而“上稿难,见报难”又是通讯员,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经常慨叹的苦经。怎样才能解决“上稿难、见报难”呢?拙作《愿风味小吃永驻南京》(见1986年12月6日《南京日报》一版<见闻谭>)的采写过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拍摄新闻图片,应像做文字报道一样,要有换位思考能力,从读者的角度对主题进行思考,提炼挖掘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使新闻图片的主题更鲜活。  相似文献   

10.
如今,当了护士的我,对写写画画仍很偏爱,业余时间经常写写身边的新人新事。记得在石家庄医高专上学时,学校提出的“唱好饭前一支歌”的口号很受学员欢迎,他们重视平时唱歌风气的养成,开展饭前一支歌竞赛。我觉得这个题材新颖。别致,于是前发了写篇新闻的念头。这篇稿子寄到报社久无回音。可是,这么好的题材却久久徘徊在我的脑海中,老觉得不吐不快。-:次,我翻看《战友报》,被各部队丰富的军营文化生活气息所感染。我想,既然写新闻无价值,能不能换个角度写成一篇小体会,把这种好作法介绍给军营的战友们呢?经过思考,我终于把…  相似文献   

11.
在把握报道时机上,我也曾苦恼过,甚至报怨编辑眼不识珠,后来我的看法变了。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报道题材要和表现形式相一致。有时采访到一个比较好的素材,由于运用体裁不当,也会事与愿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变换一种形式,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可能取胜。比如1987年,社会上流行着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报纸非常重视报道这方面的情况。提出拒腐、倡廉,克己、奉公。有位乡长家境并不宽裕,当  相似文献   

12.
13.
去年1月,有位连队干部家属难产,生命危在旦夕,请求速派军船接病人出岛抢救。但某要塞区却派军船顶着海上八级大风把军医送进岛为其治疗,使母子平安脱险。我当时眼前一亮,顿觉有文章可做,几个问号也随即在脑海里打开了转:请求派船进岛接人出岛治疗,为何又派军医进岛?军船是如何应付海上八级大风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上机关下连队,走船艇进医院深入采访,写出了《海岛军嫂难产生命垂危快艇飞速救援母子平安》的消息稿,很快《解放军报》在显著位置加框加花边编发,《前卫报》也在要闻版刊出。 还有一次,一位战友无意中说,二连有…  相似文献   

14.
陈泰伟 《军事记者》2013,(11):I0002-I0002
飞机高飞,人们早已习惯了仰视的角度。摄影者跟随飞机拍摄,也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在空中平视飞机的佳作。那么拍飞机就这两个角度了吗?《猎潜》这幅军事摄影作品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那就是从上往下看的俯视。  相似文献   

15.
崔式金 《军事记者》2005,(12):56-56
在一些新闻稿件和事迹材料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典型材料”,比如:某某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某某母亲去世,执意不回家为母亲处理后事,仍然一心一意带领战士训练;某某为了部队建设,多年来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囤觉,等等。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八运会的报道,中央台体育频道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这从报道的设计安排上可以看得出来。白天,比赛烽烟四起,紧张激烈,所以安排的是《八运赛场》,基本上是精彩比赛的现场直播;入夜,各赛场偃旗息鼓,渐次收兵,这时给观众来了个《综合报道》,发布各路战况,列出当天的奖牌数和排名榜,同时开辟“专题”,推出访谈节目、人物速写及各报重要评述。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比较周详、完整的,既全面报道了主要赛事,又把触角延伸到赛场之外,冠军风采、教练风范、记者甘苦等尽收镜头中。专题访谈《浦江夜话》,更把观众与体育、体育与…  相似文献   

17.
高考已落幕,媒体报道也将由关注考题很快转到分数线的多少.我感到,每年高考那几天,议论、剖析考题的大都是老师,考后孩子们的感觉没能报道出来.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反映学习中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值得后来一届届考生的借鉴.然而,媒体在一阵风过后往往疏漏了这一点,继而,让孩子们的教训在他们考后的"放纵"中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8.
张蔚飞 《新闻实践》2009,(8):F0003-F0003
嘉兴日报社记者储永志拍的《八百米跑终点女生倒下一片》,抓拍得真切自然,记者不干涉对象,在远处用长镜头抓拍,所以现场每个人的神情姿态都十分生动.  相似文献   

19.
20.
张丽 《新闻世界》2013,(5):87-88
当下电视荧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电视谈话节目,而且谈话节目类型进一步细分,无论是时评类、生活类、知识类还是人物类电视谈话节目,都需要电视从业者认真学习、探讨,本文试从访谈角度对电视谈话节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