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诗人的臧克家,他早年也写过一些小说。从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他总共发表了十九篇小说,如《义务打杂》、《债权人》、《牢骚客》、《重庆人》等。小说集一共出过两本,一是《挂红》,一九四七年六月由上海读书出版社出版;一是《拥抱》,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由寰星图书杂志社(寰星书店)印行。他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显露了自己的创作特色。一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去北京,常在礼士胡同东头一家宾馆下榻。早晚散步,出胡同东口,跨过南小街,沿着人行道向南走,不足三站的距离,就到了如今已经拆除了的赵堂产胡同旧址。当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就住在这条胡同西口路北的15号。1980年一个晴暖的冬日,我在这里第一次采访诗翁。  相似文献   

3.
“顾此失彼”,是用联合词组作名子成分时经常出现的语病之一。《语文学习》(八一年笫十二期)在《语文短评》栏内,从中学语文课本和报刊杂志中选评了六条有“顾此失彼”语病的典型例句,无疑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遗憾的是,这六条病句经修改后,又造成一些新的“顾此失彼”,其中存在较严重语病的就占三条之多,实在是令人吃惊的。这就提醒我们,在修改病句中,也要谨防“顾此失彼”。“顾此失彼”的病句大致有两种情况,较常见的是联合词组的某一部分与句中相关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门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短诗记忆法,效果良好.如《中国历史》第二册中,隋代至清代是一个统一——分裂——统一的复杂过程,分裂期间几个政权同时并存,学生不易分清,也不易记忆.我就在课前先用教科书中的修辞将其朝代概况编成一首短诗,然后在课堂上板书:  相似文献   

5.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 ‘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  相似文献   

6.
一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会在法官——词典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是臧克家同志一九四九年十月参加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写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着重在一个“感”字上,要写出作者对鲁迅伟大革命精神的赞颂,并把自己对鲁迅革命精神的理解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结合起来,对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无情的鞭挞,启发教育我们应该以鲁迅为榜样,做一个一心为人民的崇高革命者。因此,这首诗虽短,但主题深刻,内容丰富,表现集中凝炼,不论在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能给我们以教益。  相似文献   

8.
徐俊良同志的《“庶几”解》(见本刊八三年第三期),在没有什么有力的旁证的情况下,就否定了历来对“庶几”的解释,徐文认为,《庄暴见孟子》中的“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后半句与其意译为“政治该会相当清明了吧”,“倒不如理解为‘齐国的政局该会相当危险了吧’,更恰当些。”“庶几”不是用于积极方面的指“政治清明”,而应该是指消极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1994年1期发表的吴勇前《“淹回水而凝滞”之“回水”》一文,不妥之处甚多,下面分别进行辨析。首先,吴文对“凝滞”一词的理解有误。诗中的“凝滞”并不是凝固不动的意思。《辞海》:“凝滞,受阻而停留不进。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可见诗中的“凝滞”,是指诗人坐的船在回旋的水中受阻不能前进。因为回旋的水流可以使船只绕圈子不能前进,就好像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李泽厚美学的哲学基础——抽象实践论李泽厚同志一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自居的。他把自己的美学自称为“真正的”“实践观点”的美学(《美学论集》,第166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也即他自己的美学——不是从“意识或艺术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社会实践和‘自然的人化’这个哲学问题出发。”(《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第41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0,(7):19-20
这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主持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了两部电视剧,有两个人物很是耐人寻味。一部是《古船·女人和网》中枣花的丈夫——小庚,另一部是《女人不是月亮》中的“扣儿”的  相似文献   

14.
一 据悉,2012年4月至6月,安徽省文明办发起“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在这个背景下,至今安徽省已有很多城市陆续向社会公布了它们的“城市精神”。这些城市精神的表述语中多有“厚德”“创新”“务实”“和谐”“诚信”等当下流行词。不仅仅是安徽,全国许多城市甚至极具特色的城市如南京、大连、青岛、泉州、苏州等,其“精神”的表述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生,您一定知道‘四季常青’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游顺钊同志所撰《原“耻”——历史态势学与古文字研究》(载《中国语文》1991年6期)一文(以下简称“游文”),从分析态势语入手,证明古文字“耻”的耻辱、羞耻义与“耳朵”有关。其意义来源是社会性的。游文用目前流行于我国北南方不少地区的妇女们对孩子(或孩子们之间)一边用指头在脸颊上向前(或向下)轻轻擦两三下,一边说取笑对方“没羞、没羞”这种态势语,来说明“耻”义的历史来源。游同志探究语源的方法是值得称道的,但作者因此得出结论说,耻字的“导发因素是个刑例”。即耻的羞耻、耻辱义来源于古代的“(耳刂)刑”——割掉罪犯耳朵的刑罚。那时,指着耳朵的这个手势是警戒别人不要做羞耻行为的讯号,“小心你的耳朵”。往后,这个手势慢慢弱化,今天只作为嘲弄不知羞的动作了。游文认为循着这一结论,可以解释古汉字的字源。我们以为,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值得商榷。即游文之原“耻”,溯非其源。且循着这一结论,并不能解释另一些从“耳”的古汉字字源。我们不揣浅陋,陈管见如下,以就正于游同志及方家。  相似文献   

17.
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中提出,认识对象仅限于“现实世界”(即认识所能反映到的物质世界)。我认为这种提法欠确切。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赖金良同志认为,客观世界与认识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谓联系,是指认识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是指认识对象仅仅是认识所能反映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现实世界。赖金良同志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理论依据:“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马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谢质彬文《“新发于硎”解》对庄子此句提出新的解释,似有几处不妥,下陈愚见,就正方家。历来对此句的解释,的确多有失误。盖为说解者臆会庄文,而后代承袭沿用,遂成此误。我认为旧说将“发”简单解释为“磨”,确实欠妥。在这一点上,我与谢文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方孝孺之死是“愚忠”,似成史学界定论。此论有失公允,原因有三:一、方孝孺不愿背叛建文帝,因建文帝治国措施和他的政治主张甚为投合。在建文帝身上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而决不是盲目的依从。二、方孝孺和建文帝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方孝孺的殉难,体现着“士为知己者死”的风尚,这跟“愚忠”截然不同。三、方孝孺认为朱棣只能成为一代暴君,自不能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20.
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见《语文知识》94年第3期)一文中否定了“三人行”中朱熹所作的“出行”的解释,认为应解释为:“表示处所,犹这里、那里。用在人称的后面。”我不敢苟同,特此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