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艺谋怀揣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梦想,多年来努力地尝试探索国际化创作途径,率先将中国电影带到了全世界面前,让西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电影.在这过程中,电影因含有刻意迎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后殖民主义”创作倾向而备受指责,他的确有为电影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努力,也有为迎合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而做出的调和.其新作《金陵十三钗》,就深刻体现了张艺谋的国际化创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给他带来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因刻意迎合而带来的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解读差异;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误解;商业电影元素与严肃主题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2.
据《钱江晚报》消息,12月15日,美国电影金球奖公布最佳外语片提名,《金陵十三钗》上榜,与此同时,《金陵十三钗》已经引来网络上的质疑声。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12月13日在其微博上发表了文化评论《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把《金陵十三钗》说成是一部情色大片,还说"张艺谋公式=情色+暴力+苦难题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产电影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不少国产大片剑指国际,乘风破浪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11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自筹备之初就瞄准国际的电影,在影片名称的英译上充分考虑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影片内容以及主题的表达。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译名的分析,能够为国产电影片名的英译以及国产电影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的历史中.各种电影技巧与手段可谓是推陈出新.色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被引入电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色调可以彰显电影的主题,还可以使电影的情节更加的精影,另外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典型化和个性化.张艺谋电影对色调的重视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深深影响着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同时当代的新写实主义学思潮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天地。张艺谋用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原某些独特的创造,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化品位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社会、时代变迁的轨迹。划分了张艺谋电影的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的艺术与文化特点,进而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风格变迁、文化流变及文化价值或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导向与新中国电影的传统教育分属于不同的价值导向,这令当前中国导演的创作有些无所适从。中国电影圈中的大腕级导演张艺谋在当前电影创作中的表现,折射了当前中国电影导演的创作处境,他的《金陵十三钗》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尽管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非水火不相容,但电影却未提供一种有效的创作经验,观众从电影中找不到导演的艺术立场。  相似文献   

10.
小说《金陵十三钗》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作品,强烈的戏剧冲突、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极具话题性。正是这种话题性引起了电影制作人的浓厚兴趣。与小说相比,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说的女性主义视角到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完成了对南京大屠杀中妓女拯救女学生这一故事的电影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早期作品。影片叙事按季节的脉络娓娓展开。娴熟的着色与造型,人物形象的雕琢与刻画,民俗符号的意指与象征,细节的描摹与醒目等等,实现了视觉语言与叙事策略的完美结合。本文节选颂莲进陈府后片段,试从民俗化叙事、蒙太奇表意及镜头造型语言等方面对该片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电影修辞是电影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导演风格的彰显。张艺谋擅长运用电影修辞寄寓审美理想,建构电影文本的内在意蕴,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也实现了艺术和商业的双赢。他的电影打上了浓烈的"张氏风格"的烙印,其修辞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鲜明突出、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配置;强调纵深动感的多层次构图;突显隐喻手法。  相似文献   

13.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领域,在国家之间的电影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充分考虑到交际环境和目标读者,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将沿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和理念,对近两年炙手可热的国产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作出评析,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及不足,以期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力从张艺谋电影作品的发展战略入手,回顾和剖析了张艺谋多元化电影创作的探索之路及个性化艺术特征的形成,对张艺谋电影创作艺术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民俗风情、乡土意识、民族审美取向等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而制作深深烙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核心。张艺谋导演的很多电影都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印记,对海外观众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中国电影应在秉承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扩展跨文化思维,开拓创新,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作为对外传播的最佳样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张艺谋坚持用电影表达他的民族文化观,注重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关心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 状态,平实地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着意人性的批判,保证电影既讲述通俗故事,又有思想内涵。他以独特的电影 语言、电影场景和精心的包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氛围,特有的叙事方式颇具民族韵味。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芭蕾舞剧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以往固定的芭蕾舞剧模式中,中国芭蕾舞剧事业发展缓慢,而张艺谋导演电影的同名舞剧填补了中国芭蕾舞剧历史的空白,它通过电影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惊人效果,使中国芭蕾舞剧登上了世界舞台,为中国芭蕾舞剧事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风格,塑造了不同身份但性格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具有符号性。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都可以用一句话、一个短语、一个概念来表达,追求的是某种抽象性和普遍性的具有类型化、象征化特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金陵十三钗》将“妓女出列”这则历史本相,升格为一种崇高想像。电影不仅强化了“妓女救世”的国族寓言,而且将士兵、学生等其他角色征用至其麾下,软弱和苟且被压缩至最低限度。尽管这样迎合了大众口味,然而问题在于,英勇雪耻的情结压倒了身罹灾祸的残酷,战争受害者形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0.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修辞艺术达到了"有意味的形式"境界,其审美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日常生活及古代故事题材营造诗意氛围;开掘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通过继发性修辞建构产生审美效应;他还通过"张艺谋电影"的品牌意识实现了电影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