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词.不是自找霉头,公然与大家为敌么?不写也罢。还是留着以后给别人写吧。  相似文献   

2.
钱理群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大学文化丛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此前,钱先生将他写的丛书总序给每个作者寄了一份,也给我寄了一份来,希望我们提提意见。钱先生的这篇序言实际上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了深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苏里新闻学院上第一节课时,老师琳达曾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每人花5分钟时间,给假设已经去世的自己写一份悼词。凡是能够考上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说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所以写一份100字左右的悼词并不难,问题是在这篇短短的悼词中,要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简明扼要的  相似文献   

4.
萨尔瓦多·达利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也是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他恃才傲物,他偏激狂妄,他的反叛和挑衅像一把巨剑,将世俗斩得血肉横飞.无论其绘画、雕塑还是戏剧,他都于无声处扔给世界一个震耳欲聋的惊雷.其主要画作有<捕金枪鱼>、<圣约翰十字架上的基督>、<卡拉丽娜>等数百幅;此外,他还以<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非理性的征服>、<一个天才的日记>等文学名作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钟嵘所撰<诗品>不仅开创了我国诗话之先河,为中国文学批评开辟了新的领域,还为我国文献宝库增添了新的样式.<诗品>异文则既为校勘相关文献提供了资据,也为正确理解钟嵘文学思想指引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康宏 《编辑之友》2004,(5):41-43
夏榆先生有一篇散文,名为<失踪的生活>(见< 2003文学中国>,花城出版社, 2004年 1月版),写一个没有姓名的"坏孩子"在北京的严冬里从"少管所"接连向"姐姐"发出两张呼救的明信片.他写道:"姐姐,冬天来了,我这里很冷.盼你寄来棉衣.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王学泰、李新宇著)一书  相似文献   

9.
<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文选>产生于梁代,是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我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梁代,因梁武帝在位较久,且又酷爱文学,故而南梁文学氛围浓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直接促动了<文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4,(12):37-40
一月 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快讯周刊>杂志更名为<中国经济周刊>,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份真正以周刊的形态出版的经济杂志. 1日,<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发布. 1日,<北京科技报>改由<北京青年报>社主办,此为北京青年报社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第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1.
笔者是<记者观察>杂志的忠实读者,又是<记者观察>的发行员,10年来征订<记者观察>7000余份.新近,笔者读了新改版的<记者观察>2011年第一期,爱不释手,有几篇文章我一连读了两遍,如记者刘荣星写的<新山西新在哪里>和<满眼春潮涌三晋>.  相似文献   

12.
<人民文学>,一个令中国文学界人士喜欢和追求的名字.喜欢,是因为它与共和国同岁,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与辛酸,60年来一直坚持"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反映新中国的成长","创造富有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民文学>";追求,是因为一旦成为它的作者或被它培养的作者,其在文学界的成功就近在咫尺.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再度打开<人民文学>,感受这份文学界的"国刊"60年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Bridgman)于1832年5月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的宗旨是"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可靠的和最有价值的资料"[1],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宗教、法律、政治、农业、儒家经典、文学等方面,并特别注意报导关于中国的时事和对外关系,记载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卫三畏称<中国丛报>"包含着当时中外关系的历史"[2];美国宗教史家赖德烈亦认为<中国丛报>"是有关中国知识的矿藏","这是当时中国对外关系最好的史料",是研究当时中国的.不可缺少的史料?[3].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诗经>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相传为孔子编纂,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世人都知道<诗经>的文学价值很高,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诗经>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人们却未必了解它所具有的档案性质,它是我国先秦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许多情况,是一部文学艺术档案的汇编.  相似文献   

16.
在广义上,故事类期刊所刊作品理应属于通俗文化民间文学的范畴,因其单一化的结构,模式化的情节以及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为精美文化圈所不屑,也不被正统的文学研究者所注意,但也因其目的简单的娱乐消遣功能而被更多的群众所接受,有调查资料显示,现存所有的故事类期刊加起来,期发行量大概在1000万份左右,仅上海文艺出版社所办的<故事会>便有400万份,联想到<读书>的10万份,<收获>的几万份,这个数字不能不使人惊讶,也应该引起文学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董岩  徐利 《传媒》2004,(3):20-23
2003年10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曾经在京城报界沉浮达8年之久的<生活时报>,这一天黯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在它的终刊号上这样告白:"8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生活时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段探索,付出一份努力,现在向读者朋友挥手说再见了.我们衷心地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生活时报>的关心支持."这一期的<生活时报>还登载了郑直(现为<北京青年报>执行主编)、张捷(现为<南方周末>编辑)、李新(现为<北京晨报>编辑)、马雄鹰(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专门写的告别文章:<生活时报的碎片>、<记得对我的好>、<爱弥留>及<生活时报的"杂拌儿汤">.面对它的终结,这些曾与<生活时报>共荣枯后来又纷纷离去的编辑记者,心绪复杂--  相似文献   

18.
量变:国际报道"缩水" 这份名为<缩水的世界--英国纸媒国际新闻报道减少>的报告是由一家名为英国媒体标准托拉斯(Mediastandard trust)的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人员选择四份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报纸为样本:两份大报<卫报>和<每日电讯>;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每日邮报>;一份小报<每日镜报>.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10,(6)
徐铸成(1907年-1991年),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徐铸成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应忘却的一个名字.1927年进入围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是<大公报><文汇报>的重要创办人之一,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报人生涯以及所参加的政治活动,涉及到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1938年初,中国第二份民间报纸<文汇报>问世,徐铸成为报纸写了鼓舞抗战,揭露汉奸的社论.  相似文献   

20.
赵家璧与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编辑了一系列的文艺丛书.在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赵家璧主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0种,这套总结"五四"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成就的丛书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赵家璧这一时期还主编出版了<良友文学丛书>39种,<良友文库>18种,<中篇创作新集>10种,<苏联童话丛书>3种,<现代散文新集>7种,<翻译文学丛书>3种,<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若干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