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件事成为一则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价值。理论上讲,虽不苛求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具备,但至少也应多数占有。这样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最近见诸报端的两则“道歉”的报道,我以为完全没有资格“升格”为新闻,而只能算作一般信息。  相似文献   

2.
1月29日正月初六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消息,导语中写道:上海市农村一男子日前酒后迷路,竟闯入学校操场酣然入睡,被夜巡的保卫人员送到派出所处理。 看到此,笔者认为这定是春节后发生的事,因为导语中明明白白写着“日前”。可接着看下去,文中还写道:“晚9点半,上完晚自习的学生们陆续离校,学校保卫人员开始巡视清场……”照此算来,事情却发生在春节前夕,这“日前”至少是十几天前。 随后,笔者翻阅节后其它报纸,发现“日前”、“最近”、“近日”的消息特别多。有家晚报的地方新闻版共刊登18篇文章,导语中出现“日前”、…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由于人员、条件限制。鲜有独试的“美编”,常常是文字编辑、版面编辑“一锅端”,即版丽“责任编辑”。笔者以为,相埘于不少大报拥有专业的美编而斋,这样的“一条龙”也是有优势的,至少省去了责编与美编沟通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据《羊城晚报》报道,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结束发言后,转头向旁听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有些记者不够朋友啊!”这天恰是广东团对中外媒体的“开放日”,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汪洋和善地笑着对记者说: “微博上,有些媒体的标题为了抢眼球,曲解了我的意思,很容易造成误读,你们这么做不怎么够朋友啊!”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并兼任八九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与通讯员。为了学习与提高业务水平,我订阅了8种新闻业务刊物。当我拿到陕西《新闻知识》第11期时,看到该期上的《点子与新闻》一文,觉得写得颇好,拜读后收益匪浅。时隔两日,收到《新闻三味》第10期,上面也有这篇文章。过了一周,又邮来《新闻战线》第11期,该刊上也有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并兼任八九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与通讯员。为了学习与提高业务水平,我订阅了8种新闻业务刊物。当我拿到陕西《新闻知识》第11期时,看到该期上的《点子与新闻》一文,觉得写得颇好,拜读后收益匪浅。时隔两日,收到《新闻三味》第10期,上面也有这篇文章。过了一周,又邮来《新闻战线》第11期,该刊上也有《点子与新闻》一文。至此,至少有三家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了同一作者同一标题同一内容的文  相似文献   

7.
传媒德性的结构是中外传媒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未予严谨探究的基础性问题.文章首次对传媒德性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提出了传媒德性建设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传媒组织及其从业者是传媒德性的主体,传播媒介是传媒德性的载体,传媒制度是传媒德性的环境,传播行为是传媒德性的表象.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新闻队伍,“基本上是好的”:我们的行业作风,据说也是“主流健康”的。但辩证之法,就是那么“辩证”、“基本”之外,必然有着不那么“基本”的一面, 主流同时,也一定有着“支流”在。于是瑜不掩瑕,便有了许多“毋庸讳言”的东西,须要我们警觉。举其一而言.例如所谓“三头新闻”的流行。一曰”来头”。一稿到手,取之舍之,先看“来头”。据说有“不成  相似文献   

9.
吴金 《新闻三昧》2005,(6):12-12
平时读报也不太注意新闻的五要素,但一旦看到某些新闻留下一些缺憾,如读不懂或读着不解渴时,去细找原因,才发现其中必然少了五要素中的一二,特别是新闻中的“何时”、“何地”,这两要素非常重要,至少是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必不可少的事实交待。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是一种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形式,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社会大众,因此,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其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和贴近性,报道角度也多以平民化和从众化风格出现。然而,由于民生新闻这种与生俱来的民本情愫,致使一些新闻人在制作民生新闻时,错把民生新闻当成对大众好奇心的迎合及争取受众关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台的记者,很少发生抢新闻的现象,原因是新闻机构少、记者少,这也滋长了某种惰性。但是,有时遇到国家和省级领导人来当地视察,或某种高规格会议在县召开,大报、台记者便蜂涌而至,本县记者往往有小巫见大巫之感,难以插手,眼看着重要新闻在本县发生而无法及时传播;而有时上级新闻单位一时没有派出记者,又将新闻的遗漏。我认为,县报记者的这种“惰”性应克服,也应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在十多年的媒体生涯中,经历了许多难忘的场面.其中最难忘记的要数三次涉及领导的新闻事件,虽然已是久远的事情了,至今回忆起来却还有鲜活的印象.有些场面甚至可能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3.
6月30日早晨7时,是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时空》首播开始的时间。由于电脑出现故障,致使当天录播好的要闻消失,在放送时却出现了前一天的日期和星期几。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状况.值班主任与两位主持人当机立断,拉下了放送键,在快速垫乐的同时采取了直播的补救措施。虽然前后只有几十秒,但还是有听众打来了询问和纠错的电话。有一位姓刘的先生还留下了自家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兼顾导向和市场的双层任务,党报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改革的任务越来越重。“三贴近”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也为党报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闻“次新点”之“次新”,借用于股市“次新股”之“次新”。新股发行上市,引人关注,价格飙升。相对于新股,也有一些题材翻新、亮点频现的股票。谓之为次新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媒体的低俗化倾向早已广遭鞭挞,可是仍有少数媒体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对低俗“一往情深”,甚至有变本加厉的迹象。有的媒体可能还嫌一般意义上的低俗不过瘾,越来越走向恶俗化。8月21日一家都市报有一则《男子在街头裸露私处,自称上边下派人员》为题的报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被几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内容不过是说,有一个乞讨者裸露着私处沿街乞讨,对市民构成“视觉污染”。这则新闻中不但转述了该乞讨者的满嘴胡言,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位女店主遭遇此人的感受。这条篇幅在七八百字左右的所谓“新闻”,竟署上了一名本报记者和一…  相似文献   

17.
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由于他的跨学科背景,他提出了著名的“场域”观点,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们在保持相对自主性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同它自身之外的空间进行着互动交流,而这种空间就被他概括为“场域”.在他看来,“新闻”就是一个场域,他称之为“新闻场”.国内对于“新闻场”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通过案例或者理论论述“新闻场”论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二、利用布尔迪厄的“新闻场”知识来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新闻现象.但由于布尔迪厄只是较为具体化地来描述“新闻场”的特性,没有将“新闻场”的概念在学理上阐释清楚,学界针对这一问题也往往以引用布尔迪厄的言语一笔带过,笔者结合符号学、社会学等知识对此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它的深层含义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杨保军 《今传媒》2010,(3):43-46
在常态职业新闻活动中,新闻媒介的一些不当新闻报道、错误新闻报道,常常会对社会公众造成道德伤害,特别是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对象主体或其他相关主体造成伤害。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新闻媒体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做,也是非常实际的道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践告诉我们,立论的思想性、说理的透辟性、论辩的逻辑性与行文的生动性,这是新闻评论应有的品格.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实现这些品格的大忌呢?从当前报纸评论工作的实际看,一般不外乎三点,这就是:内容的空泛、形式的俗套、篇幅的冗长.人们常常把它概括成"三忌".下面我们就分别说一说这"三忌".(一)忌空泛所谓空泛,无非指议论的空洞浮泛,这确实是新闻评论的致命伤.许多读者在被问及喜欢报纸上哪一类评论时,几平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喜读言之有物、思想深邃的短论,针砭现实、议论风生的杂感,而  相似文献   

20.
一忌写“模仿新闻”。新闻,本应取之于生活,贵在创新。可是有的通讯员却总是在报纸上找题目,强照葫芦硬画瓢。新闻姓“新”,最欣赏的是独创,最忌讳的是模仿。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每天都看报纸,但他们不是从报纸上找已经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