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面对这群经过几年的打拼,已占据中国文坛重要一席之地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一批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写手,我作为教了二三十年语文、也写了近千万字作品的语文教师内心感到的是惊讶。他们毫不遮掩地显示着张扬的个性,其思想的锐利,横溢的才气,意念的狂放不羁,表述世界的别具一格,驾驭文字的娴熟潇洒,这是以前的青春写作所难以企及的。对80后的这几年的写作众说纷纭,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与其说80后作家书写的是“青春的躁动”,不如说他们铭记的是青春的搏击,生命的疼感以及对存在的追问。而未来,永远值得期待,这一代的年华与梦想一样…  相似文献   

2.
玛夏有两个孩子,她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我4岁的儿子麦克问我“:孩子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小孩是在他们母亲的肚子里长成的。”麦克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麦克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几星期后,我看见麦克和他2岁的妹妹在后院,麦克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麦克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的种子。”我无可奈…  相似文献   

3.
从《萌芽》杂志的少年写作新星到当下正红的“80后”写手,1980年代出生的这样一批热爱写作的孩子现已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仍在以“青春”的名义书写着,打着“年少”的旗帜改变着当下文坛的文化气候。他们在同现代传媒、市场的亲密接触中以自己的反叛性姿态,谱写着一个“易捧不易评”的“80后”神话,在新世纪里已构成一个“断裂”性的文化事件。如何认识与阐释这样一个“断裂”性文化事件是当下批评界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南方文坛》、《文艺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山花》、《萌芽》、《理论学刊》、《南方都市报》、《中国图书评论…  相似文献   

4.
给予的幸福     
我是做文化新闻的,公益活动参加过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参加一群孩子参与的公益活动。请原谅我职业习惯地把这些在我报道中曾经提到过的人称之为“孩子”。因为采访的缘故我和《课堂内外》的徐鹏成了好朋友。当我得知他策划的“80后”作家向贫困学生捐书捐款活动的时候,我毅然决定和他一起到两千公里之外的山东,去真实记录这一个作为文化记者看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因为我的采访对象,那些曾经稚气未脱的“80后”作家真的已经长大了。“80后”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叛逆、放纵的代表,他们是一群不经世事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特别是现在已…  相似文献   

5.
青春谁做主     
《中等职业教育》2009,(23):36-37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几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思路锐利清晰,行动果敢迅速,特别是那如簧巧舌,言辞犀利近乎锋利、一针见血中透着让人直赞过瘾的冷幽默。——“80后”张开双臂,吵着要接管这个世界;“90后”正暗潮涌动,静候他们这一拨的最终崛起。年轻人用自己的话语方式编织他们的世界观,自嘲的、散漫的、洒脱的、无奈的、憧-曝的、奋斗的……这些经典语录,让人嗅到强烈的青春气息,以及“青春我做主”的饱满自信。  相似文献   

6.
一天中午,儿子从学校回来,满面春风。他主动淘米、洗菜后,我疑惑地问:“考了第一名?”“不,我当上了组长!”我和妻自然高兴孩子被“提拔”,孩子平时言谈中是多么羡慕他们的班长、组长,如今孩子走上了“领导岗位”,说明这个调皮王在进步,已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晚上,我打电话向老师了解情况,其实是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栽培”,并告诉老师孩子今天的表现。老师接到电话后万分激动,说这次孩子当的是三组组长,负责12个同学的作业本收发、清洁卫生等工作。要是早知道我的孩子有这么大的积极性,该让他当更大的班干部……我问孩子当这个小“官”高…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一开春儿,以“80后”为生力军的青春学期刊力求呈现新气象。姑且不说改版后的《青年学》从视觉上更为“养眼”;《萌芽》的装帧更为华丽;《布老虎青春学》的封面更为鲜亮,单说作品本身,已传达出“80后”们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对写作的期待很重。当然,期待与实绩总是相隔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90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已经登上了大学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理想、张扬青春,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有很多“80后”的身影。我便是“80后”辅导员中的一员,与性情各异的“90后”大学生朝夕相处,正在经历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宋强 《考试周刊》2011,(86):25-26
“80后”文学也称为青春文学,被誉为“青春写作”的青年作家们。用他们带有羞涩的笔调书写一个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动人故事。以韩寒、郭进明、张悦然、李傻傻、春树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用他们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自然。他们笔下的自然描写清新纯洁,显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父母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受户籍、经济、居住、离异等条件的制约,他们的孩子大部分不能跟随父母外出,而只能留在家乡,寄居在亲戚朋友或别人家里,成为“留守一族”。在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生”队伍中,有很多正值青春发育期,又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家庭温暖的孩子,不良心理十分突出。因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是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梁宇 《教育导刊》2010,(1):76-76
一次,幼儿园组织了“小石船”亲子郊游活动。返程时,我忙着清点人数。突然,车厢中问传来两个孩子的争吵声。桑粲说:“我来的时候就坐这儿,这座位是我的。”佳佳说;“我先上的车,这座位是我先坐的。”双方家长都在积极调解,劝孩子到其他空位上坐,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桑粲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佳佳觉得自己很委屈。就这样.两个孩子争执了很久,最后还是桑粲在爸爸的劝导下主动换了别的座位,这场风波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代表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老人说“80后”是“生活在糖水中的幸运一代”,学校的师长说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父母们则感叹“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有的媒体却在追问他们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不管存在多少期待、误解或指责,出生在1980年后的青春少年,已经以充满激情的姿态逐渐走入社会,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这些天,有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绕.感到刺耳又痛心。“再不好好吃饭,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关起来!”这就是几天来一直困扰我的一句话。是一位母亲给孩子喂饭.淘气的小孩不肯吃饭时,母亲用来吓唬孩子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竟然可以成为吓唬孩子不肯吃饭的工具。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会这样吓唬我:“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来!”  相似文献   

14.
办公室虚掩的门突然被撞开了。“这几个人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打起来了.不能再让他们呆在教室里.让他们停课!”进来的是五(一)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后面跟着他们班上的两个学生。我劝慰了一番.待杨老师走后.我平和地问学生:“怎么回事?”一阵安静。这时.已经离开的杨老师突然返回:“一定要请家长。停课停课!”边说着,推搡了那个高一点的孩子.孩子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看待孩子,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成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共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应尊重、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支持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应提倡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还是雪漫的杰作,只是不是小说,而是她创办的杂志。也是国内首本由作家名字命名的青春文学杂志。里面除了雪漫自己的文字外,还汇集了很多青春孩子的文字。这也是雪漫的愿望,她说,很多孩子比我还好,比我还优秀比我还棒,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可以发表的空间,特别是有一些孩子喜欢写小说。我一直希望能够给这些优秀的孩子一方展示自我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所以我办了这样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17.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9):172-173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仉中有的已经步人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人物     
《福建教育》2013,(10):7-7
三名“85后”乐当深山“孩子王”在位于福州市罗源县最偏远山村的霍口东宅小学,3名“85后”教师——黄丽梅、林清、黄美容,2009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来到这里。他们把快乐和爱心带给孩子,乐当“孩子王”;面对家庭、婚姻等个人问题,他们咬咬牙,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19.
当好"听众"     
“妈 ,今天我和孙晓、王红说话时 ,她们都说和爸爸、妈妈无话可说 ,真奇怪。”女儿曾经这样满是疑惑地和我说。诚然 ,当孩子进入初中以后 ,生理渐渐成熟 ,他们常常以“小大人”姿态自居 ,在父母面前 ,易封闭自己 ,不愿把心里话说出来。然而心理的不成熟 ,往往使他们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事。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兄弟姐妹间可以互相交流 ,这使他们又增添了一份孤独。因此 ,他们又非常渴望像跟知心朋友一样跟父母交谈。如果不使他们及时倾诉自己 ,并给予正确引导 ,就会拉大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非…  相似文献   

20.
顽皮小丫 《家长》2012,(10):43-44
《青铜葵花》,这是曹文轩的一部作品。读完它后,我只能任由我的眼泪往外流,因为故事情节实在是太感人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城市女孩葵花和一个乡村男孩青铜的故事。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 葵花的妈妈在两年前就去世了,父亲是个雕塑家,完成了“青铜葵花”这个作品,因此十分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