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生态资本经营与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稀缺的自然生态资源,已转化为可以增值的经济资产;实施生态资本化运作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生态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既遵循市场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体现自然属性与资本属性的有机统一.保持生态资本循环运动的连续性,关键是构建符合生态资本营运要求的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即着力解决"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6):168-169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政策、经费和舆论环境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企业较少,就业岗位不够充足,导致山区职业教育陷入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因此对山区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成为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低水平的农业发展方式打破了四川藏区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使该区域面临着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精准扶贫协调发展,对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四川藏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作用机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的统一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区域贫困、经济发展滞后、人力资源不足是四川藏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诱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农业精准扶贫在价值取向、发展路径、发展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内部因素以及政府主导、市场需求和社会参与等外部因素是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四川藏区应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条件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等特色农业,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农业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沈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69-71,140
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所带来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从大众传播媒介功能,改善媒介生态环境方面来阐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06-111
近年来武陵山区精准扶贫工作,因未能按精准认识本土生态、把握地方历史、利用片区文化等方面要求施行,导致该地区脱贫受阻。要实现快速脱贫之关键,在于寻找致贫之根本原因。因此,利用本土生态知识的四大结构层次,找准致贫的本源根基,并依据民族生态、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制定帮扶措施,发展扶贫产业,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年至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的教育扶贫相关数据,采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全国教育扶贫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各子系统及其均衡作用对教育扶贫绩效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和产出与成果系统均取得良好绩效;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影响,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绩效涨幅较大甚至呈现赶超全国态势。实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绩效最大化,需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搭建教育精准扶贫平台,营造公平优质教育生态;强化个体自立自为观念,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以此为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提质增效助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优化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构建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实利用法律手段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贯彻与探索,对中国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苗族为研究个案,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理论的探讨和开展文化扶贫,不仅为当下民族学理论研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也为多民族边疆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扶贫生态移民政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措施,直接关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贵州省自2012年实施以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移民的广泛好评。但是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移民存在债务负担重、生活成本高和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后续的发展政策予以支持和解决。然而,针对移民后续发展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因此,需要基于实际调查,对移民就业创业的困境从移民自身、政策、社会和市场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内推力、对外拉力"的具体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社区脱贫——对社会资本独立性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在不同学者那里,社会资本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西方有关社会资本的主流理论认为,社会资本具有独立于其他资本的独立性功能,但是最近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否真正具有独立性功能在社区脱贫项目的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社会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对社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跨越型和垂直型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和经济阶层。由此可见,西方主流社会资本理论可能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缺陷,而这些对我们进一步探讨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社区经济研究领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8年"百村观察"全国31省240个村庄的教育扶贫调查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贫困人口对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重点考察家庭资本、政治信任对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贫困人口对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扶贫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家庭资本、政治信任对教育扶贫满意度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其中政治信任的作用尤为显著。科学分析教育扶贫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认识教育贫困问题特征,准确把握教育扶贫形势变化,持续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可以保障贫困农民的最低收入水平,并且增强农户信用水平,使其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农村金融资源,扩大生产摆脱贫困。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具有扶贫的福利溢出效应。通过分析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方程,得出农业保险对于多种收入来源具有福利溢出效应,同时还对农户的健康福利有着溢出效应。通过VAR模型实证,验证了这一点。基于此,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的扶贫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部,是国家脱贫开发的重点县,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旅结合产业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前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带动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品牌效应、完善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来完善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一系列内容,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创新部署。延安精神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新时代下,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我国扶贫建设不断增加动力。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贫困区域分布广、发生率高、程度深,并存在一些特殊困难。打胜河北扶贫攻坚战要从突破区域、突破方向、突破瓶颈、突破途径和突破机制五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的特困生资助工作大都是依据地方开具的各类证明材料,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认证和审批。资助的公正性、准确性、时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校园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模式。首先,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消费等海量信息,挖掘特困生行为的特征;其次,以此为判据,完成受资助学生的行为监督和未受资助学生的认定推荐。所提出的资助模式结合了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资助模式,为科学合理地配置高校有限的资助资源,灵活准确地调整特困生动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增长与减贫速度的放缓,生产关系带来的益贫效应日益受到学者关注。"三位一体"农协是我国新型综合经营主体,拓展金融与经营的纵横交互关系,对探索扶贫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对内设置"熟人信用体系",以保障广大低端客户的金融权益;对外发挥农协供应链金融优势,以增加社员就业岗位与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生态精准扶贫法治保障有利于确保生态精准扶贫的实施及其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调研,不足主要体现在生态精准扶贫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参与主体法治意识及权利保障不足和公权力失范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加强生态精准扶贫法律规范体系构建、提升生态精准扶贫各参与主体法治意识、强化生态精准扶贫参与主体权利保障及救济、平衡生态精准扶贫法治调控经济健康发展机制等优化路径,以期实现生态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运作及其成效的持久巩固,为促成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助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资助工作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资助,尚未达到"精准"育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对高校资助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为此提出构建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使资助与育人紧密融合,包括"精准识别,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化数据库;精准帮扶,实现资助教育平台化;精准管理,促进资助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