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可接受性,教育内容只有被接受才能被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可接受性具有特殊性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进行心理学设计,需要从话语更新和议程控制两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可接受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从两方面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一是实现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二是开展隐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传播的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内容的抽象程度比较高,这种内在特殊性决定了可接受性原则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特性相吻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传导的教育信息能够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原则"。[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寻找最大的可接受性契合  相似文献   

4.
缺乏“可接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混乱,会受到质疑并被拒绝接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进行研究,寻找其科学规律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相当普遍地存在。逆反心理的反面是可接受性。如何解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接受性呢?当今时代,青年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知行观念、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都在更新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掌握学生心理,注重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改革教育内容,注重教育的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教育者素质,注重教育的情感性、亲近性、可信性;研究教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很有必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以下简称可接受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可接受性是科学化的一个基本的直接指标。本文将通过对可接受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可接受性的若干影响因素的讨论,对可接受性作一初步的探讨。必须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可接受性,是以培养合格的四化建设人才这一目的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将失去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话语这种新的社会话语体系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无中心性、虚拟性、情境性、飘浮性、全球性特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唯有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创新,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变革,更多地吸收、借鉴网络话语积极向上、进步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传授教育信息与接受教育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确实的被受教育者所反映、择取、理解、内化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外化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提升教育的可接受性;思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教育主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转型,作为核心变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话语理念滞后、感染力不强,话语方式错位、吸引力不足,话语内容失衡、脱离现实生活等多重困境,亟须创新。习近平语言艺术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可接受性,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内容丰富、方式改进及传播优化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的方法,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这一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互动规律、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与管理规律三大基本规律,还包括可接受性规律、双向互动规律、内化外化规律、协调控制规律、开放与创新相统一规律五个具体规律。此外,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实现其系统化与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运用激励理论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人文内涵,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激励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健全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可执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传播的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内容的抽象程度比较高,这种内在特殊性决定了可接受性原则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特性相吻合,从而使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时代场景,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于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固然非常重要,但加快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心理的速度与质量却是重中之重。当前,可通过引导民众理性认识意识形态、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与生活化、注重思想的对话与交流等策略,不断提高建设质量与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也就是接受问题,没有接受的教育是无效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对接受问题的研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新的生长点和突破点。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提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按年级分层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勇 《教育探索》2002,(11):85-8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要求多,很少顾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特点,因而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本基于对大学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按年级”、“分层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叶荣国  孙娜 《教育评论》2022,(4):96-100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被大学生认同、接受,他们才有接受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话语主体间性关系、生活世界的语境、话语有效性主张等核心思想启示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效果,话语双方需要建立“主体间性关系”,形成“话语共同体”;回归“生活世界”,促进话语的“视域融合”;满足“有效性主张”,提高话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福霖 《教育探索》2006,(12):83-84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准确把握正面引导、心理保护、可接受性、循序渐进和整体协调等教育原则并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是取得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存在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征为:创造性与继承性的统一、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审美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形象性与无痕性的统一、情感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功能为:陶冶功能、育美功能、愉悦功能、调节功能、增效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作为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并科学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现代和谐关系下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成为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新视角,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建构理想的教育模式等方法来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