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辞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内容包括掌握比喻修辞的基本类型、加强学生对比喻修辞在语境中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高中比喻修辞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与其他相近的修辞混淆、对比喻修辞教学内容的扩展、学与用的联系不够紧密等方面。针对这些难点,我们应采取在比较学习中感受比喻修辞的文辞之美、在随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讲究兴趣教学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蒯威 《辽宁教育》2014,(11):71-73
正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3.
关于比喻     
本从作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种现代汉语修辞中关于“比喻”教学的新方法,即将比喻的主体、喻体、喻词三关系运用公式化进行直观教学,由此可以将比喻和非比喻、借代、夸张、拟人及其他修辞方法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有助于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汉语修辞传统中重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它内容丰富,作用大,应用广.但在常见的一些修辞著作中,对有关比喻的分类、比喻跟其他辞格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造成修辞教学中的许多困难.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就比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探讨和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运用修辞主要就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修辞可让所写的事物变得更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从形式上,修辞可使句子形式整齐对称,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突出强调语势。现从两个方面对一些修辞的特征及其运用作简要分析。一、各种修辞的特征(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俩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相似文献   

6.
修辞对构词法、词义均产生过重要影响,构词法中的"修辞构词"就是利用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方法构成新词.修辞构词法是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抓住事物某方面的修辞特征进行构词的方法.近代汉语中修辞学构词法主要包括比喻构词、借代构词.委婉构词、反语构词、夸张构词和谦敬构词等.修辞是通过对构词法的影响最终对词义产生影响的,所以,本文着重探讨修辞对构词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修辞的手法表述语言,是一门语言艺术,使语言更生动形象、鲜明、耐人寻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修辞是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使语法学习通俗易懂。修辞手法的运用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修辞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课文引用的例子、语境进行分析,深入语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近年来,学术界对修辞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析,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为例,对比喻修辞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及教学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譬喻"之"譬",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义为"比喻""比方"。所以"譬喻"即为"比喻"。《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一"中说"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修辞学》中说"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可见,"比喻"和"譬喻"无甚差别,只是称呼不同。"讽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为"修辞方式,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二"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  相似文献   

9.
比喻修辞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鲁迅先生是比喻修辞运用的高手,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仔细分析了其中几个经典的比喻修辞的运用,通过这些经典案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适时抓住文言文中的古汉语修辞,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对古代文言文掌握、理解非常到位,可以说掌握一点古汉语修辞,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古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古汉语修辞目前主要有以下20种: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委婉、摹状、仿拟、引用、反语、双关、拈连、藏词、设问、错综、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顶真。下面就其中比喻、借代、夸张三种修辞简要地分析一下。比喻比喻有明喻、隐喻两种。明喻是使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同时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若”、“犹”、“似…  相似文献   

11.
比喻和反讽作为文学修辞常用的手段,进入符号修辞的视域后,其功能也突破了语言局限,上升为表意层面的概念比喻和大规模反讽。在《周易》中,阴阳对立、八卦成列以及卦画符号本身的爻位图式从符号表意的角度看都是概念比喻的呈现。《周易》的卦序排列以及爻位时序变化则反映出一个"始、壮、究"的历程,既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符号表意中的大规模反讽。《周易》符号的理据性变化在表意实践中通过比喻、反讽以及象征等修辞手段来辅助生成,并最终在这些符号的修辞运用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四、修辞与文字(一)名词解释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衬托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连用套用兼用语体语境文字符号异体字多音字同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六书笔画偏旁独体字合体字形声字(二)填空1.修辞的基本原则是___、___。2.语境可分为___语境和___语境两种。3.显性语境是指修辞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___、__、__以及__等;隐性语境指修辞活动的___,包括___、___等。4.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这一修辞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___;___;___。5.比喻由___、___、___和___四个要素构成,但不是每个比喻都出现这四个要素。6.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例如:"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劳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___;"小姑娘的脸象红苹果"是___;"党是雨露和阳光,我是小草和小苗"是___。  相似文献   

13.
作文除了好的材料、好的构思谋篇、不同寻常的思想和立意外,语言的别样表达也很重要。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指语言表达能运用各种修辞,使平淡的语言生出惊奇,使套板语言陌生别致。一、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我们经常运用,用得好坏,关系到文章是否形象。什么是比喻?墨子说:  相似文献   

14.
高考题型语言运用中有一种仿写模式,要求使用修辞手段。而比喻的修辞方式最能体现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几种特殊比喻的理解、训练与这种仿写训练息息相关,用"求同""求异"思维是厘清它们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皮皮鼠今天可遇到麻烦啦,原来他做作业时遇到了拦路虎:"请你写出几个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的文学作品中有众多的新譬奇喻,令人目不暇接,不仅如此,他还打通中西,熔古铸今,对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比喻多有独到而精彩的阐发。这些富有创见的比喻理论,对文艺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语文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课例《古诗词四首》即以其比喻之"两柄"与"多边"说为教学主题,探讨在题旨情境下的修辞学习。  相似文献   

17.
滕敏 《语文天地》2016,(4):87-88
修是指修饰,而辞是指辩论性的语言。修辞顾名思义,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排比、借代、拟人、比喻等是常用的修辞手段。修辞的目的在于使用语言时,充分利用修辞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在高中语文修辞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按照教学进程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高中修辞教学的内容1.消极修辞消极修辞所表达的物体更加抽象,不具体,  相似文献   

18.
李松涛 《快乐阅读》2011,(11):124-125
修辞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高考对于修辞的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借诗词鉴赏动态检测是最常见的一种。高考诗词鉴赏题考查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项真、对比等。1.比喻。即"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喻是诗词中传统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又称打比方,用彼此有  相似文献   

19.
比喻修辞手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至今在修辞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康德美学的视角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分析。首先,比喻构成要件中的本体和喻体作为一种普遍的对象知识,内涵大量知性概念,这是比喻修辞能够普遍作用于主体,产生审美效果的基础;其次,比喻构成中的相似点以共享经验概念的形式连接了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再次,没有联想能力,本体与喻体无法联动,再生想象力在经验范围内提供联想能力,从而产生喻体,再生想象力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是比喻修辞的核心;最后,比喻不是一种知识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比喻修辞中知性与想象力分工与合作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二者处于自由游戏状态,这也是比喻手法如此丰富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比喻与夸张     
比喻与夸张往往容易混淆,是修辞教学的一个潜在难点。怎样指导学生辨析比喻与夸张呢? 1.分析分句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