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方传统中对论辩或论争的研究为参照,考察<论语>中孔子对于言的态度以及对论辩的态度,并分析<论语>中的某些言语方式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一研究将为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哲学论辩比较研究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3.
孔子人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性论大约从西周初年开始萌芽,西周春秋时期人士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的"性"和"情"。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研究是从春秋末年的孔子开始的。孔子对人性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开启了由礼入情的学术通道,为儒家后学深研人性打开了一个窗口。孔子还就以礼饰情、以礼节情以及人性的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染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精辟见解。孔子对人性的探讨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在他的身后形成一股绵亘两百多年的人性论思潮。  相似文献   

4.
徐丽 《文化学刊》2012,(5):59-61
《大哲学家》是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哲学巨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哲学家的王国,孔子在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体系中,被列为思想范式创造者的四大圣哲之列。雅斯贝尔斯描述孔子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力求真实。本文试从家庭观念、生存自由、思想价值方面展现雅斯贝尔斯对孔子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理智被黑格尔评价为枯燥的,像旧式的乌尔夫逻辑一样,单是范畴的罗列。我们以黑格尔所擅长的整体论法,选取孔子的智慧观为研究对象,旨在证明孔子的理智实质上也不乏系统性。最终,通过对孔子智慧的基本内容、追求智慧的态度、品质、途径和指导原则、施展才智的最佳途径、智慧的特质、智慧终极的社会现实目标以及个人智慧的最高境界的探讨,我们认为孔子的智慧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孔子的智慧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含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7.
林鲁生 《职业圈》2008,(24):21-22
文章着重探讨了孔子以“和”为目标的中庸管理思想,将其中蕴含的管理价值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文化、提高企业的柔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尚宁 《职业圈》2007,(5X):43-44
文章从教师个体角度,谈教师拥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之后,将给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社会平等观念、学习习惯、工作职责、身心发展与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师德修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497年,孔子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相似文献   

10.
卢翠 《文化学刊》2008,(2):10-16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萌发,女性容貌之美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许多反映上古时期社会生活的文献中,都记录了对女性容貌的赞美之词。在反映西周乃至春秋社会生活的《诗经》一书中,就记载了许多赞美女性容貌之美的美好词句。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窈窕淑女"、"静女其姝"、  相似文献   

11.
自1711年卫方济(弗朗索瓦·诺埃尔Fran(c)ois No(e)l)关于孔子和儒学的第一本书出版,直到现在,在对中国哲学中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翻译及见解方面,存在着或褒或贬多方面的观点.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一条孔子和儒学在波希米亚和斯洛伐克接受的简短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生涯发展教育中,将21-30岁设定为"自立"生涯发展阶段,其发展目标是能够独立生存和生活,本质上是人主体性的建立。只有人与对象一起构成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人才能独立自主,才能自爱、自尊、自信,才能真正建立起人的主体性,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自立要通过社会适应与就业的实行活动,是人们经历"动心忍性"和"曾益其所不能"的奋斗过程。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就没有个人的生活世界,就没有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述而不作”和“述”中有“作”之二层面对孔子诠释传统的双重表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前一层面论述了孔子引述或评价古代典籍的四种情形 ,认为此种诠释之意义生成主要并非指向古代文本 ,而是通向自己的仁、礼之道 ;后一层面讨论孔子对传统的创造性诠释 ,指出中华文化自孔子始有以思想本身作为思想之对象的事实出现 ,而他所有对传统之创造性的诠释均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20,(5):65-66
山东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山东最亮丽的名片。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发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强调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着眼新时代,突出山东特色,着力打造"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外宣品牌。  相似文献   

15.
陈元 《文化交流》2010,(8):23-26
电影《孔子》在全球公映后,观众毫无悬念地记住了两个人:演孔子的周润发和演颜回的任泉。特别是看“颜回救书”那场戏,很多人被感动得落泪了,纷纷称赞周润发与任泉的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孔子神话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的孔子研究 ,使研究对象本身神化了。孔子现代神话的形成 ,不仅有内因 ,而且有外因 ,至少有三次所谓的海外新说对孔子神话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三次新说是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诺贝尔获奖者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2 1世纪是孔子儒学的世纪。然而 ,所谓的海外新说有的不是虚妄 ,就是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两人都富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分别是在学问基础上的经验主义和在思辨基础上的理性主义。孔子的是求用世的实践理性;苏格拉底的是求爱智的纯粹理性。两人都强调德性,分别志在恢复废弛的道德规范和创建崭新的生活原则。孔子的是德性伦理和美德伦理;苏格拉底的则是知性伦理和元伦理。两人都注重以其伦理思想影响政治。孔子重德治和礼治;苏格拉底重理治和法治。两人都以其文化自觉、知行合一成为彪炳千秋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所创立的儒学,以仁和礼为精神内核,以伦理道德作为思想底色,以德治仁政作为理想社会治理追求。在道德化的理想政治秩序建构设想中,孔子认为,居上位的为政者发挥着“以己正人”的引领性作用,由此对其提出了“为政以德”的劝诫,进而形成了儒家特有的政德思想体系。以《论语》作为经典文本来考察,笔者认为,孔子政德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以上率下,身正令行;其二,以礼立身,克己复礼;其三,以仁为本,仁为己任;其四,以民为本,博施于民。尽管孔子其学其思时隔今天已两千多年,但时至今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讲政德”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新时代党员干部“讲政德”仍有必要从孔子等先贤圣哲那里汲取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0.
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境界观”方延明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思想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以及对东南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在今天。为什么孔子思想历经二千五百年仍然具有中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魅力何在?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