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将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元音行腔借鉴到中国声乐作品娜仁高娃咏叹调《我们将得到永生》演唱中,并用两种语言行腔的相似之处,作为连接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技术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桥梁,来阐述《我们将得到永生》的创作特征及风格分析,从而达到歌唱艺术中的"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行腔韵昧为特色。情、色、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继承和吸收传统戏曲、曲艺、民族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内涵。民族声乐的演唱,善于表达民族气质与感情,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要表演好民族声乐作品,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长期不断的练习,同时要  相似文献   

3.
梁慧 《文化学刊》2011,(3):50-53
对于专业声乐教学来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研究性的一类为艺术歌曲作品。这类歌曲作品不同于普通的歌曲,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创作高度,在创作与演唱上更具专业水准,是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极具艺术价值,并且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艺术歌曲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利于演唱者对于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也会促进其自身的音乐基础知识与艺术修养的提高。在当代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中,尚德义的艺术歌曲以其朴实的创作手法、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大胆的创新理念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这所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为周小燕教授80寿辰和她从艺60周年、从事声乐教学5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庆贺活动。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学子欢聚一堂,畅叙周小燕先生的演唱和教学成就,回顾周小燕歌剧中心所走过的历程,参加数台庆贺音乐会的演出。他们用一支支心中的歌献给敬爱的周老师。 早年留学外国,歌声风靡欧洲歌坛 周小燕是中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在中国20世纪声乐艺术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她  相似文献   

5.
格鲁克与《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文化学刊》2008,(6):126-129
18世纪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是歌剧改革。歌剧改革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旧势力之间,围绕着歌剧的改革,展开了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激烈争论。在改革派中,格鲁克是最杰出、最重要的一位。他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更是歌剧改革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为大歌剧等浪漫主义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将歌剧音乐降格到次要的位置,使之完全服从于诗歌,这一形式和风格,对后世的瓦格纳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艺术歌曲(art song)兴起于18世纪的德奥,当时由于中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作曲家们开始用更富有表现力的钢琴取代竖琴作为伴奏乐器。奥地利的舒伯特为后继者奠定了这一声乐体裁的基础,德国的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纷纷加入到其中。民族乐派、印象派的出现为这一艺术形式找到了较好的表现方式,李斯特、格里格、柴柯夫斯基为这一体裁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使之日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民族特色、个人的不同艺术气质。单从它的名字即可见一斑:英文:art song:德文:Lied;法文:chanso;俄文:Pomahc。  相似文献   

7.
胡天虹  张杨 《文化学刊》2008,(6):119-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歌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音乐界对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给予了及时的研究与讨论。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有关讨论我国歌剧创作的评论文章进行梳理与综合,主要分成三大部分:1.对于这一时期歌剧创作观的研究;2.关于创作本体的研究;3.关于歌剧审美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从当时音乐界对歌剧创作问题的相同与不同见解与争论中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歌剧创作研究的成果与现状,以便于以后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山青 《文化交流》2016,(12):53-56
正剧团借助戏院而立足发展,戏院则凭借剧团而名扬四方,两者应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得其所。歌剧《红楼梦》2016年9月10日,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大戏院上演。旧金山歌剧大戏院是世界歌剧界的重要演出场所,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和做法,对渴望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国城市来说,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旧金山歌剧团致力于邀请世界顶级歌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和3G、4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已深入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逐渐改变以往的传播模式、传播观念和受众使用媒介方式的同时,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形态也在发生悄然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文章就我国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尽管人们可以容易地举出传播学诞生的其他来源,但许多学认为,传播学的诞生与对外宣传现象的研究密切相关。传播学研究伊始,关于对外宣传的研究就一直处于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有的学把20世纪称为“宣传的世纪”。在这个宣传的世纪,对外宣传策略与技术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宣传策略出现什么新特点?本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洱84万字长篇《应物兄》摘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殊荣,它自诞生以来收获的评价可谓"众声喧哗"。这部以知识分子视角书写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延续了《围城》以来的知识分子小说传统,也横溢着李洱一贯以来的机趣和锋芒,以冷色墨笔构筑了一个百态丛生的学术江湖,为作品披上一件清寒的外衣,也把自身的"理想国"藏匿其中。  相似文献   

13.
EBITDA作为一种创造性的、非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的财务指标,自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已逐渐成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新宠".EBITDA的计算方法除了最常用的"加法"外,还有"减法"、 "经营现金流量调整法"、"毛利关系法"等不同的方法,它们各具特色,在实务中往往比"加法"更简洁、实用,并能从不同角度对EBITDA进行剖析,全面诠释EBITDA与相关会计要素、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业自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大潮涌起,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也经历了泡沫破灭的失落,但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仍在继续强烈冲击传统传媒的领地,不断带来深刻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博客”、“维客”、“播客”,一个又一个新的概念在悄然诞生。而对于传媒业界人士来说,令人心动的是“  相似文献   

15.
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玉 《文化学刊》2010,(1):140-145
性别理论的出现,与横亘于19世纪至21世纪的女性/女权主义思潮运动的出现和嬗变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这一领域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由于性别理论的前后变化,西方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也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我们认为,性别角色是生理差异、文化期待和历史积淀等多重元素互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收益管理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末航空公司的限制被解除,可以自行定价以来,一种被称为收益管理的理念随之出现.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收益管理的理念在服务业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服务业用于提高竞争力、增加收益和利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维吾尔语中,反复修辞格的运用非常广泛,它可用于不同的体裁中,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词等,并在文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部作品中,反复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可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且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反复这一修辞格在《红旗谱》维译本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多个领域。该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语料分析法,对梁斌先生的《红旗谱》维译本中选取的语料进行总结分析,首先介绍了反复修辞格的概念,然后浅谈了其中的反复修辞格的运用,旨在让人们阅读维吾尔语文本时更好地理解反复修辞格,并能将其应用于维吾尔语翻译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正1906年,越剧诞生在嵊县乡村,当初不过是乡民自娱自乐的小戏,而今却成为知名度唯一没有超过京剧的中国最大的地方戏。越剧从诞生之初起,就不固步自封,一直在求生存中求新求变,不断吸收中外文化的精华。如今,越剧已从一个乡村小戏种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歌剧。在世界舞台上,越剧有两种模样。第一种是传统模样。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自1971年世界上第一门"环境伦理学"课程开设以来,国内学者们进行大量生态道德研究,大多从不同角度阐述所要构建生态道德观的框架及其主要内容和意义,而对如何进行生态道德实践,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