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起咸阳,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壮丽的“八百里秦川”,想起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和那个王朝的创始人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使秦"是韩非政治活动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多认为韩非生平中仅一次出使秦国--也就是他客死秦国之行.这种看法是值得讨论的.综合<本传>以及<史记>、<战国策>、<韩非子>等材料,可以考证出韩非曾两度出使秦国.第一次在公元前237年,李斯说秦王"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使其谋虑下韩之策,韩王安深以为患,于是派韩非使秦以图"存韩";第二次在公元前233年,即<本传>所载"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入秦后与秦廷重臣李斯、姚贾等有过激烈的斗争,终遇害.韩非两次使秦的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这一点对于理解其爱国思想与人格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开始了实现统一之后辛苦出巡的政治历程,这也是史载秦始皇出行经历中唯一一次超越雍地的西巡。陇西、北地之行可以看作西抚西土的政治行为,应当也有礼敬西地先祖遗迹和传统祀所的内容。秦统一进程中,正确的西部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此行或许也有对这一成功进行总结性纪念的意义。此次出巡后秦始皇宣布"治驰道",因而开启了全国交通建设的宏大工程,这一决策应当与出巡中的交通体验有关。后来,汉武帝视察陇西、北地,若干路段或与秦始皇"巡陇西、北地"重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对秦始皇西巡行辙的重蹈。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是家喻户晓的一代帝王,他的"大一统"实践在疆域、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均使"中国"的范围得到扩大,可谓首次实现了"大一统"。但是其"大一统"实践也存在局限,秦筑长城,建起"华夷"分界的地理坐标,自秦至清代废长城以前,难以真正冲破"华夷"之限。"焚书"愚民,烧毁了文化"大一统"的丰富与包容。可以说,秦始皇"大一统"实践的功绩是空前的,历代难以企及,但其历史局限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阻碍了历代的统一发展。当然,这一局限所造成的影响,并非秦始皇本人所能预料的,而是由时代因素造成的,因而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5.
秦统一初期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以楚地为例,既有残余贵族负隅顽抗,又有成群结队的群盗、反者兴风作浪,同时楚国固有习俗和制度也严重迟缓了秦制的推行进度。此外,秦吏常视往新地任职为畏途,甚至因此而自绝于仕途。秦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利用严刑峻法,凭借文化上特有的“优势”,迅速让秦制在新地确立起来。汉承秦制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秦系文字对西周文字的继承,一是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论述秦文化与六国文化以及文字虽有差异,但都是在西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夏文化,同中有异,是统一的。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字进行比对,论述秦简牍书与先秦古文字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交流》2021,(2):29-33
中国私家藏书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古人把文字写在竹木条(称为"简")上,编成简册束之楼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藏书并设置专门的藏书机构.至汉代,中国藏书制度逐步确立,刘邦开国之初,修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三座国家藏书楼,收藏从秦丞相府、御史府收集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张玉清  邬伟 《职业圈》2011,(17):71-72
苟子是先秦时期的大儒。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学界评价,在秦统一中国之时,苟子“颇有似一部载重大车,将各派学说汇聚于秦”。苟子的思想涵盖内容极广,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9.
自《史记》问世一千多年以来,李斯、赵高等人篡改秦始皇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之说几为定论。然将传世文献《史记》与出土文献《赵正书》、兔子山简"秦二世元年的文告"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一系列证据链,可发现胡亥为秦始皇的法定继承人更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2年徐福南下至象山东海岸,即上岸,称此处为蓬莱山。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南巡,  相似文献   

11.
从结合里耶秦简来看,战国晚期楚国当已设有洞庭、苍梧二郡。其中,楚苍梧郡在洞庭郡以南,位于楚国南界。近年来,随着张家山汉简的出土,同时也证实了"秦苍梧郡"的实际存在。西汉初年的张家山汉简记有"苍梧守",则与秦苍梧郡有关。据汉简资料分析秦国所设立的"苍梧郡",理应基本保持在"楚国苍梧郡"的疆域范围,大体相当于今湖南湘江流域。因此,笔者续考发现"秦苍梧郡"郡治很有可能当在今郴州市境内。  相似文献   

12.
<正>继《安徽文化史》、《上海文化通史》和《齐鲁文化史》等之后问世的国内第四部省(市)地域文化通史——《辽宁文化通史》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发行。全书从先秦至当代文化(即从上古到20世纪末),按断代分作先秦卷、秦  相似文献   

13.
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自商鞅变法卓见成效后,成为秦国的主导思想,其务实的"法治"理论对秦国的发展壮大乃至统一六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新建的秦王朝没有识时务调整治国方针,片面地将法家的君主专制学说和严法重刑主义推向极点,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秦王朝快速灭亡。本文就法家思想的形成、内容体系、法家思想与秦君主的双向选择等方面探讨法家思想的演变及对秦兴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琳 《文化学刊》2014,(1):95-99
本文简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圣经·出埃及记》中对没有井盖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问题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免令今人赧颜。第二,有些人认为面食是东汉时期由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国的,本文指出这种看法与事实不符,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面食。第三,《吕氏春秋》的"岁在涒滩"是作者对该书撰成年代的说明,但古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岁在涒滩"只能理解为秦始皇八年。  相似文献   

15.
葛兵 《职业圈》2007,(18):78-79
当前围绕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重要环节.文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背景,以<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提出应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点、理清教学创新思路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草树中果见缆船石   早就听说杭州西子湖畔"断桥残雪"北侧,在一片藤蔓遍野、杂树丛生之地,隐着一块巨石.这巨石的来头说起来大得惊人:它是2200多年前秦始皇南巡时,始皇帝为避风拴御舟于此的一块"缆船石"!……  相似文献   

17.
屈肢葬是盛行于秦地的丧葬方式,这点已经得到田野考古的证明;岳麓秦简可从文献上证明这种丧葬方式的存在,且秦政府一直有意识地向关东地区推行之。岳麓秦简、里耶秦简中有数则关于祠庙设置及管理的材料,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秦政府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又里耶秦简中所见的祠先农、祠是传世文献所未见的祠祀门类,也是秦重视农业的一大体现。秦代对礼俗的重视反映其治国是礼、法并行而非惟法是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9.
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即"四矿"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矿业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四矿"问题的核心,发展矿业的关键是发展好矿业企业.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利,就必须加强管理,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李雪莲与秦玉河在"围城"中走出—走进—再走出,致使二人纠缠不清引发了大的社会事件。"围城内""围城外"对道德、尊严的追求充斥着他们的人生,李雪莲走出"围城"却走不出自我的深层意蕴也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