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现代传媒与艺术展览的关系角度审视艺术作品展览的策划理念,主要表现在艺术展览的艺术性和现代性两大环节,艺术展览的艺术性和现代性的创新与发展承担着引领和指导作用。艺术展览除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之外,还要用现代化的传媒形式对展览的艺术性加以传播、宣传、推广。将艺术信息和作品形式通过多维空间及互联网数字技术传递给受众者,使受众者对艺术从认识到深层次领悟,从而提高受众者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直接同用墨、留白联系在一起。对通幅皆灵的艺术效果的探讨,会有助于中国画创作和欣赏中对画中之白的自觉审美。空白美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况味的解读,是本文探研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与作家的精神个性、审美形式的独特性和谐地结合着的。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出的特殊艺术风貌渗透着审美理想与审美形式相融合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鲜明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与特定审美意蕴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离不开作家富于个性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式。具有美感魅力的作品能使欣赏者体悟到其中的节奏和诗意,而文学作品的优美在于恰如其分的、明晰的、透彻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时装画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独立的艺术表现特征和造型艺术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它是介于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受到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审美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艺术内涵具有独特且丰富的特质,一方面,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另一方面,它又是设计师追求设计技巧,宣泄思想情感,表现人体曲线美和服饰艺术完美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在时装画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6.
摄影创作要重视艺术性,而艺术性又往往离不开意趣,意趣溶入作品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趣味。作品的意趣表达,蕴蓄在作品的内容中,洋溢在画面形式上,贯串于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意趣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摄影师需要创作出艺术品位尽可能高的作品。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非常认真细致的加工和提炼,使它成为蕴含审美理想并且具有相当审美价值的感人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洪涛 《家教世界》2013,(2):256-257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Flash动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得以迅速发展,它是数字艺术的一种、是绘画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科技的依赖性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它的艺术性,本文就从艺术的角度对其审美价值加以探讨和廓清,希望能对当今Flash动画的创作起到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注重智力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人格的养成,就连艺术教育也是以技能和专业知识为目标而缺少审美、情感和人文内容。基础教育实际存在不同程度忽略甚至否认艺术教育的重大价值的倾向。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审视艺术教育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艺术性、融合艺术形式,特别是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模式,能使学生的人格、智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声音     
在正常的国家,年轻人支持艺术的、先锋的、小众的东西。我很难理解小孩对非主流文化的不亲切,在我年轻的时候,对非主流充满亲切,我拥抱它们,它们能把我的愤怒、不满、青春期的状态,全部释放出来,现在为什么没有?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闻要增强可读性,除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应读者的需要之外,还必须注重形式的创新,提高科技新闻的审美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读者希望科技新闻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审美享受,是理所当然的事。科技新闻写得愈美,愈有吸引力,其可读性愈强。那么,科技新闻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回答是肯定的。其办法就是记者在追求科技新闻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讲究艺术性。这里说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即用美的形式,美的方法去再现、反映科技内容,把科技内容和美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  相似文献   

11.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意识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重要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中学各个学科都具有其艺术性,都是审美教育的好教材,特别是语文。语文的功能就在于描述和展现人本身的真善美,现行的语文新课程的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内容,或是内容的,或是形式的。诸如朱自清、屈原、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普希金等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是以人格精神为主要因素取胜的,审美价值极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倘若轻视或丢弃学生的审美教育,那么新课程的实…  相似文献   

12.
魔术,作为一种兼容性、表演性和艺术性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科学魔术是科学和魔术的结晶,它为人们通过神秘的艺术形式感知科学规律架起了宝贵的桥梁。在我们的中学科学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科学魔术,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3.
合唱艺术审美价值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产生的效果和艺术表现力,在声乐表演形式中力居“群雄之首”,让人置身于天籁,回归大自然,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好的合唱作品,不仅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人逐渐变得高尚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民族的艺术素养、民族精神、审美能力诸方面的审美价值,“合唱艺术”是其他演唱形式不可替代的。 一、审美的困惑与追求 审美价值在实践活动和完成审美理想的过程中,受审美真实性和审美功利性制约,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形成了不…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中国传统音乐一直站在边缘的地带,被很多外国学者认为是艺术边界之外的音乐。本文以艺术性为引导,来探究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否真的缺少所谓的艺术性。文章分为三个章节,从艺术性的界定以及从审美价值与音乐的功能来分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审丑”是近代出现的新词汇,与审美同步,人们开始了对丑的审视,审丑意识亦开始萌芽。一方面,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发展,给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致使传统审美标准无法审视艺术中的“另类”现象;另一方面,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和现代艺术的审丑化发展趋势,使得审美教育面临着崭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审丑”教育。“审丑”既不是贬义词,亦不具有否定价值,它包含审美价值。其实,丑与荒诞在对人们内心审美结构的调整和重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俊玲 《成才之路》2011,(20):35-35
语文课堂教学是块艺术宝地,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如何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头脑,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优质的课堂教学应是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教学,艺术性的载体运载着科学性,飞入学生求知的海洋",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7.
艺术形式是艺术的要素之一,王朝闻在丰富的审美实践中肯定了艺术形式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与机械的形式主义艺术观区别开来,强调形式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它的独特的内容有密切关系.认为形式不是完全脱离人的审美意识的形式,形式具有某种比较概括性的特殊的内容,一般表现为人的共同的情绪、美的需求等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18.
霍磊 《教育探索》2006,(3):99-100
一、重视声乐审美群体审美要求的理念应该纳入到声乐教学指导思想中去 在我们一直沿用的声乐教学指导思想中.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声乐艺术的表演者.对于声乐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审美群体以及该群体的审美要求却很少顾及,这在审美群体的审美意识日趋完善的今天.可以说是一种缺失。诚然,我们有引导审美群体提高审美情趣的义务与责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所创造的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审美群体的认可程度。其实.声乐艺术和其他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它的存在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徐莹 《文教资料》2009,(6):88-90
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于动画是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价值观念、传统教育方式又存在着诸多的冲突,因此产生种种碰撞.本文从动画张扬而华丽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传统审美强调含蓄与朴素形成的反差,动画对传统审美教育的冲击入手,论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种种冲突,意在强调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自身所具有被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特点和它所具有的叛逆的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既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歌唱艺术形式的统称,又可专指传统曲艺形式中的民族声乐唱法。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狭义上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民族声乐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曲折的发展历程。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民族特色及鲜明地域性的审美特征,新时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发展趋向多元化、大众化和通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