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水平,我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了调查。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只有25%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有33.3%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有42.7%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情作为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的依据。可见,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本就没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就是少数关注学生学情的教师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实现,而这些基本是属于后置性的,只有5.2%的教师能通过"课前预习检查"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调查研究这一教育科研手段,对教师 "说课" 与否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论证明"说课"能促进教师加强教材、学情、教学设计分析,能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备课水平,因而使教学受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3.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4.
疫情期间,线上微课教学成了学生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教师"缺位"、家长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学生的学情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文章通过问题调查和数据采集,了解"学情分化"的成因,明晰了学情"分化"原因是学习目标缺失、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并通过找准切入点、唤醒主体意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丰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共同体课改背景下,本文从"课前学情预测""课中学情监测""课后学情反馈""课后学情跟踪"四个视角,分阶段对学生学情进行观察;并从"预学本=教学起点""观察报告=问题生成""反思日记=知识盲点""自主命题=学习体系"四个等式提供了学情观察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建立观察体系,系统地、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从"教"转向了"学",学情分析,必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素养。今天,我们讨论的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课前经验性描述,更应该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使学情分析与实际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关联起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动态地关注学情。  相似文献   

7.
甘树梅 《考试周刊》2014,(41):78-78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情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备课前认真了解学情,课始注意反馈学情,课中敏锐洞察学情,课后客观反思、总结学情,根据学情及其发展变化有的放矢地施教和导学,才能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将目光从老师的"教"聚焦到学生的"学"时,当我们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时,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行动方式。预学单的出现为我们架设了一座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它以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预先学习,教师通过预学单把握一些课前难以预估的学情,基于学情起点再度调整教学内容。预学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中实施。本文仅涉及课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自陈式问卷调查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称许性效应的影响。国内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学情调查对社会称许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利用国内某"985"院校C大学参加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调查获得的数据,揭示了社会称许性与学情调查核心指标的正相关关系及其反应效应的客观存在。并且通过分析社会称许性与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业成绩、真实GPA之间的关系,证实了社会称许性对学情调查数据的切实影响。为此,学情调查应对社会称许性予以必要的关注和重视,加强研究,并特别关注偏低的社会称许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学情调查”,是指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学生主体的情况。 从教学现状看,思想品德课不太重视学情调查,在课堂上随时可以发现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教例。请看—— 例1:讲《要有自尊心》一课,教师首先对徐悲鸿有自尊心,刻苦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接着阐述了少年儿童树立自尊心的意义,最后还介绍了徐特立的名言:“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王凌 《江苏教育》2012,(4):51-53
一、我想上节怎样的课?"整数除以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之后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经验,学生会类推出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课前的学情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对学生而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不是难事。那么,既然算法不是问题,教学重点又应该落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2.
从关注怎么教走向关注怎么学,是当前教学认识的重大转变。学情分析是实现这种教学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以教师合作形式进行,立足于实践,凸显学生学习,指向教学改进和提升,统整了教学和研究,是解决当前学情分析问题的适切载体。结合课例研究可把学情划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课后学情,具体实施时可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开展学情分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作出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当在预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情前测,在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研制目标,实施教学。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学情前测提高了"教"的效率,提升了"学"的品质:让"教什么"更贴近学生实际;对课堂上的学习动态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无须再为学生会的知识进行不必要的重复,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时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大多以"实验课"为主,而对"非实验课"中"科学概念"教学的关注更是寥寥。"非实验课"中如何有效构建"科学概念"?本文结合真实课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学情调查,了解"前概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多元结合,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落实"两步·六环"教学模式,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组织部分教师赴兖州一中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有机会目睹课改名校的风采,感悟高效课堂的真谛。通过一周的学习与交流,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兖州一中实行的是"三步(课前、课中、课后)、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高效课堂循环  相似文献   

16.
胡宸铱 《中小学德育》2022,(2):57-59+56
初中道德与法治坚持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的思路,注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这要求教学要切实用好学情这一"导航仪",探索具体的使用策略。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精准把握学生相关经验和思想认识状况,确定探究重点;针对学情调查反映的生活问题和认知误区等,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对话辨析,丰富与提升生活经验;设计课后延伸实践作业,引领其在生活践行中体认价值,做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校在"友善用脑"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关注学情调查,反思教学过程,致力于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品质,实现了"友善用脑"的校本化探索。一、调查学情,探寻教学改进的基础环境把握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2010年,我校以"友善用脑"总课题组提供的三份调查问卷为工具,对初中学生进行学情调查,从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和学习快乐度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据思辨和推理,还要依赖调查、联系和证据。本文结合三节课,试图解释从学生的学情、课标的理念、文本的特质三方面来"寻找教学依据,让学习真发生"的问题,打开另一条思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清爽 《现代教学》2013,(10):47-47
关于如何端平"一碗水",我认为:首先,课前学情分析尤为重要。事件中,如果张老师能在课前做好诸如试题得分率、解题失误原因等细致的统计工作,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解已经分析过且只有一位学生存在疑惑的试题,而是将类似"个性"问题课后个别予以辅导,这样就可以避免诸如案例中师生均尴尬的境地。因此,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课堂重点解决"共性"的问题,就会大大降低"一碗水"端不平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调查教师对于学情了解的一般认识以及他们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如何从4个方面进行学情考察.比较小学高级职称与非高级职称数学教师在学情了解上的现状及差异.研究发现,两类教师在认识上并不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了解方式上,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相较于不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表现出更高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经验性,这一结论为培训非高级职称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