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有精神谓之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鱓(1686~约1762)曾于书赠邑人顾于观条幅有云,"有补于天地谓之功,有关于世教谓之名,有精神谓之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邓石如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将宋元圆朱文的刻法,发展如此细白文刻法,前无古人,是其独特的创造。这种细白文线条,颇能体现书法的笔情墨趣和以刀当笔的金石风味。  相似文献   

3.
篆刻文字语出杜甫《苏端薛复筵简恭华醉歌》诗的前四句,"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相似文献   

4.
(见封底)古来往往用"屋漏痕"来比喻书法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那种凝重自然。篆刻亦然。亦即南宋姜夔《续书谱》所谓"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丁敬此印,  相似文献   

5.
艾珺 《文化学刊》2009,(2):184-184
印文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淼纛”,鲜丽之貌。宋·王安石《酬裴如晦》诗亦咏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后世如今人钱君匐、董寿平等多有以此题旨意境为选题创作书画者。  相似文献   

6.
艾珺 《文化学刊》2009,(5):184-184
“好书到手不论钱”,活脱脱一副读书种子相,好一语蠹鱼、书虫者流的肺腑之言。当然,有时也是穷读书人的呓语、梦里豪言。此印采自清顾湘、顾浩编《小石山房印谱》,印文笔画采用浙派篆刻艺术特有的切刀法加以变化,自然恣肆而古拙大气,静中寓动而刚柔兼济,篆含隶意而苍茫浑厚,可谓稳重坚实见气势,动荡有致显生机,印、语双佳,苍茂朴厚,颇显“乾嘉学派”蕴涵。  相似文献   

7.
艾珺 《文化学刊》2009,(6):95-95
“笔研精良人生一乐”,非蠹鱼、书虫者流所能体会到的一种独特人生乐趣,也是学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无“笔研精良”这一物质条件,谈何“笔下有神”耶!印文用刀取法汉碑之古拙浑厚,而又别出新意,章法精当,颇得高古脱俗之妙趣。  相似文献   

8.
艾珺 《文化学刊》2013,(4):181-186
在中国文化史和伦理观念中,"小人"出现于何时?大概是一个颇难考据清楚的话题。不过,现存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至少在春秋战国的《论语》等先秦儒家及"百家争鸣"的各家典籍中,即已形成了相关的观念并大量见诸各家的文字阐述。  相似文献   

9.
篆刻文字语出唐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君子安贫属于自重,并非力所不能逮;"达人知命",当系反语,从下文  相似文献   

10.
艾珺 《文化学刊》2014,(2):185-187
<正>清石成金《传家宝》篆刻"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印文语出明代哲学家王艮《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或言之,快乐是由于学习,学习在于学习之乐;不快乐则非学习,不学习谈何快乐。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智慧,是人生一大快乐。故而,曾国藩的"君子三乐",首为"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其次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和"勤劳而后憩息"。  相似文献   

11.
艾珺 《文化学刊》2009,(1):44-44
印文语出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作者许容(约1635年-1696年)字实夫,号默公,别号遇道人,如皋如城人,清代篆刻家,东皋印派的开创人。许容曾师事邵潜而得六书秘旨,篆刻师宗秦汉技法,刀锋游移颇见深厚功力,而又博采众长刻意创新,别树一帜,如其章法布局往往故作松散,疏朗开阔,韵味无穷,隐含明代遗风。  相似文献   

12.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