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剧大风暴     
《八小时以外》2008,(11):54-54
2008年10月,为期十天的世界戏剧节在中国南京举行,这是该戏剧节诞生50年来首次走进中国。"世界戏剧的传统与新姿"是这次世界戏剧节的主题。这次的申办成功,很明显是和近几年中国戏剧市场的复苏和繁荣分不开。光从话剧市场来看,近几年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话剧,纷纷展现在舞台上。人们开始真正了解和喜欢话剧艺术……  相似文献   

2.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一)戏剧要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就必须大力创作反映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剧,使积极表现工农兵群众的现实生活与斗争、热情歌颂工农兵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的剧本和演出,成为我们时代戏剧舞台上的主流;通过戏剧舞台,让更多更完美的当代正面英雄人物形象,站立起来,突出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高尚品质,并有力地批判那些反面人物,以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3):98-101
目前,西部综合性院校戏剧创作课程多依据戏剧文学文本开展,学生缺乏舞台的体验;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分离,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对话与沟通,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戏剧的生命在于舞台演出,戏剧创作课程需立足于剧场"观-演"交流重新建构,把课堂从文本延伸到舞台,借助现代剧场演出与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戏剧热情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话剧移植前后,整个东方戏剧舞台对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都进行了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话剧移植虽然以西方戏剧为旨归,但却是通过日本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具有间接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8.
1949至1966年间,因为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香港话剧舞台出现创作落后于现实、剧本落后于演出的严重情形.但是尽管艰难,戏剧家仍然在努力地推进香港戏剧运动.他们创作剧本以延续香港话剧的血脉,他们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以培育剧坛新人,从而在那个特殊时空中萌生了属于香港的话剧,对香港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代》2002,(2):50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话剧界,被一股先锋力量撞了一下腰."先锋话剧"实验话剧"孟京辉"等待戈多"……这些词语迅速地浮出水面.人们以这些非主流话剧为突破口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话剧.实验性,先锋色彩,荒诞的剧情,前卫的表现手法,似乎是先锋戏剧的标志,然而谁也不能给先锋戏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用孟京辉的话说:"完全没有必要给实验戏剧定义,实验就是姿态,如果有许多人在做实验性的戏剧,就会营造出一个创作的氛围和环境."面对一种非主流文化,谁也不知道"先锋"会在中国走多远.我们能看到的是先锋还将战斗,实验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舞台假定性是新时期话剧演剧的重要美学原则.戏剧家在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的探索与变革,突破了长期以来中国话剧舞台斯坦尼体系独尊的局面,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创造更为绚丽多彩.而如何处理舞台假定性与戏剧传统,尤其是舞台假定性与戏剧精神的关系,新时期话剧演剧也给人们留下了必须认真思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音乐及影像互动在多媒体舞台演出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加上其在运用上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分别对音乐及影像互动在多媒体舞台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人说:"这戏的成败关键在于灯光."舞台离不开灯光,"灯光是舞台上的灵魂","光是舞台上的血液",灯光是舞台上炫目的花朵.灯光不仅是重要的舞台语言和符号,可以说,它还赋予了舞台以生命.19世纪80年代,欧洲科学家发明了电灯以后,这一新潮技术被很快地应用到舞台上.可以说,这在欧洲舞台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碎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灯光的自主意识慢慢觉醒了,它开始通过自身表象与戏剧发生密切关系,把光与色所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感受进一步丰富化.舞台灯光逐渐从原始的照明观念转化成为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当时,欧洲舞台美术革新运动的先驱阿道夫·阿庇亚(瑞士)就说过:灯光是舞台的灵魂.灯光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更加多元,它不仅呈现了戏剧时空外延的幻觉,更捕捉和契合着戏剧内在的精神和气质,时刻提示着创作者与观众不断通过这种视觉思维对舞台空间和人生进行哲学思考.灯光操作者更应该把这种思考运用到实际的灯光操作工作的实践中去,让思考的结果与工作需要之间能够循环互助.  相似文献   

13.
早期话剧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文明戏”。对其是否移植艺术,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有分歧,现在已基本趋于认同,早期话剧是与中国传统戏曲不同性质的西方戏剧形式在中国的移植。本文试图对各家的研究作一综述,对早期话剧的移植属性给予确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话剧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明戏。本从化接受的视角,探讨了早期话剧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大众的关系,揭示了艺术移植及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民族化审美积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戏剧表现形式的创新是尤金.奥尼尔对西方现代戏剧的主要贡献之一。奥尼尔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是其戏剧主题的重要载体,在许多作品中奥尼尔利用舞台布景、音响、人物表情及对白等方式,制造出“笼”的意象,表现出现代人面临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6.
在话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表演者根据剧情的需要,通过调动各种舞台因素营造出较强空间感的情况。话剧表演中剧情延伸的无限性和舞台空间有限性共同决定了话剧表演中空间感塑造的若干原则。本文根据话剧舞台表演的基本规律以及话剧舞台表演在营造空间感过程中所使用的几种基本技巧,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感塑造技巧创新话剧舞台表演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邵镇 《教育》2007,(17)
当春柳社的先辈们在异国发出“开通民智,鼓舞精神”、“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呐喊时,中国话剧跌跌撞撞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从第一个职业剧团“进步团”的出现,到《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的刊载,从南国社的戏剧试验到熊佛西的戏剧大众化试验,从《雷雨》到《白毛  相似文献   

18.
很多观众常常抱怨现代戏剧匪夷所思:主题晦涩、语言毫无连贯性、情节零乱荒诞甚至根本没有情节、人物性格古怪,无法在感官或精神上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但如果我们了解现代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思想的发展,也许就可以在现代戏剧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共鸣了。现代戏剧虽然流  相似文献   

19.
杨骚是 2 0年代后期著作最丰、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 ,在中国现代话剧由发展迈向成熟的途程中作出独特的历史贡献。他不仅以“诗剧三部曲”首创了话剧史上大型系列剧的创作 ,而且以人类生命形式的艺术观照 ,翼护、拓展了浪漫主义的诗剧创作 ,为写实剧开辟了新的题材、主题及审美视角 ;在冲突建构、戏剧意象、舞台时空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建树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中国大多数艺术学院都遵照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称"斯坦尼")戏剧体系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使当代戏剧表演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挑战,而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盛宴"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与国内艺术院校戏剧表演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固化的表演体系是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