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蔚 《文化交流》2014,(10):67-69
佛学在江南的传布与发展,深、广、远,尤其对唐末吴越以来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在位于浙江省境内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中,我以为明州(宁波)阿育王寺的几通遗存至今的唐宋碑刻,如《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和《妙喜泉铭》颇能说明这一点。许多寺院的唐宋碑刻早已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仅留下碑文使人空自叹息,遑论更多连碑文也未留下的了。《常住田碑》为唐碑,由万齐融撰,主要记录统治者赐予阿育王寺常住田的情况。本由徐峤之书写的原碑已毁,但因明州刺史于季友邀剡越间隐士范的重书,不但将经典又凝于坚石,让后人知悉本不载于史书的范的其人及其"天骨  相似文献   

2.
唐宋类书是中国古代类书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类书的编纂方法与总集文体分类有密切关系,其指导写作的目的与文体学著作和文体总集的功能是相通的。唐宋类书"文部"胪列评论文体的体例在中国古代文体纂述体例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独到地位。从唐宋八大类书所引古代文体书目之数量和频次分析,可以发现许多文体学嬗变规律以及唐宋人的文体观念发展变化。作为"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尤其是唐宋类书最丰富、最集中、最系统地把中国古代文体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具有了"综罗文体资料文献"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祁志浩 《文化学刊》2012,(6):177-180
"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长期备受瞩目的重大课题之一。其成说既久,流变有加,影响不可谓不深。但回顾和总结一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正如李华瑞教授在《"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一文中所说:"中国学界认识唐宋之际社会变动甚早.更不乏真知灼见。但始终没有从范式的角度特别关注唐宋的社会变革,即便有也是从五个社会形态理论出发把宋代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阶段加以认识”。《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论纲》)则恰是针对学术界的此种不足,试图从理论范式的角度给唐宋变革以全新的解释,可谓是一部极富张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文学能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为正处于"灵魂发育"之际的大学生塑造具有"大关怀"的精神家园。文学课在满足学生内心人文渴望的同时可以引发其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在《教风行》"以实入理,激发兴趣;问题为纲,引导思辨"等理论指导下,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应针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会思考"能力,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诗经·驺虞》主旨关乎上古蜡祭中的"迎虎"及"田狩"之礼;作为上古的仪式乐舞,此诗用于与"迎虎"及"田狩"相关的"射礼";《礼记·乐记》等古籍关于"《驺虞》,乐官备"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其说源于上古乐官在确定时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上古田猎具有时节性,更为了焚烧草莱、开辟土地,而农业生产最重"时令","乐官备"是上古农业生产的保障;仁兽"驺虞"的原型是人间的虎,同时是天上的参星,参星在上古是指示正月等季节的重要星辰。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来 ,中国儒学一步步走向世界。秦汉时 ,经学博士将四书五经传到东亚南亚 ;唐宋时 ,朝鲜、日本诸国通过留学生获取儒经 ;明清之际 ,欧洲传教士西译出版儒学著作 ;2 0世纪以后 ,新儒家们在海外传经布道。可以预言 :走向世界的儒家文明 ,将是未来人类最耀眼的星空之一。  相似文献   

7.
晚明野史崛兴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和深刻的史学动因。"唐宋变革"以来,随着史学平民化趋势加剧,官史不振,民史勃兴,史权下移,史学的官方性格演变为民间性格,实乃史学发展内在理路使然,势不可挡。"史失则求诸野"是对修史权力由庙堂转向草野最为精当的表述。野史笔记以浪漫性的文本形式表现着现实性的历史世界,对晚明史学生态造成巨大冲击,引发了一系列史学变迁。野史崛兴是对中国古代"官史—民史"格局的挑战,也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解构和对新型史学形式的探索,反映出平民社会走向成熟之际官方史学与民间史学的碰撞与交融,是一种进步的史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唐宋诗之争的论争性有滋其生的文化因缘。首先,擎受轴心作用的《易》之变易意识乃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观念根源,而宋代《易》学与《孟子》汇通形成的义理内蕴及新铸的理性精神则如两翼一般更加强化了宋诗内涵与唐诗之别。此二者导致了唐宋诗之争的"必有争"。其次,"经""文"理念的转型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重要因素。宋人潜心以新的"经""文"理念替代汉唐旧的"经""文"理念,即注重致用义理,官、文、学三者一身的宋人身份与强烈精诚的个人修养意识。唐宋经文观念的碰撞、对比及后世对两者的取舍、选择和融合导致唐宋诗之争的"须有争"。最后,两宋"士"精神的形成与发酵、当时强烈门庭意识与"帜别则辩"的时代风气则主观上促发了唐宋诗之争的"能有争"。  相似文献   

9.
汉译佛经中新造字的启示郝恩美自从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以来,大批由梵文记载的佛典,历经汉魏六朝和唐宋,前后千余年,相继被翻译成汉文。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文化面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对汉语和汉字的发展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有关汉译佛经...  相似文献   

10.
唐宋以来,我国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为正统,以夜聚晓散、男女混杂、吃菜事摩,乃至于"杀人祭鬼"为异端的正、邪二元格局;而在正邪之间又存在着广大的民间宗教信仰作为中间"灰色"地带。民间信仰在唐宋以来"三教合一"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要发挥了两大作用,第一是作为儒释道正统"三教"的共同对手,让"三教"在打击异端邪教过程中,结成联盟,在客观上,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是众多民间宗教信仰为了获得或论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主动标榜自己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儒、释、道任何一教,但却是"三教合一",也是圣人教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儒释道三教之外,提倡"三教合一",这也是"三教合一"社会历史现象不可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太岁坛与先农坛分别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对"时"神与"农"神祭祀崇拜的体现,其祭祀时间、活动等都有所差别。太岁坛在明清两代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而嘉靖以后先农坛地位上升,逐渐包括其他坛壝。明清遵循追"诸神不罪"和坛壝独立的原则处理两坛差异,并形成融洽的关系,是明清两代认识和处理"农"与"时"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太岁神特殊神格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第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部署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向地方派驻国家土地督察局,同年8月,针对经济运行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也标志着以《宪法》、《物权法》等为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等为核心,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补充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随园诗话》作为袁枚的主要诗论著作代表,其中蕴藏着他丰富的诗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思想。《随园诗话》体现了袁枚的诗歌创作观点:首先,袁枚的诗歌创作原则包括诗贵新颖、诗以巧成与诗重立意三个方面;其次,袁枚要求诗歌的创作主体应具备博识、善悟的能力且以真性情作诗;最后,袁枚强调在诗歌表达方式上要做到"真"和"活"兼用典得当。袁枚的诗歌批评思想主要体现为在进行诗歌批评时不区分具体时代、提倡唐宋并重的评诗观以及看重能够使人动"情"或者极为有"趣"的诗作。因此,袁枚的《随园诗话》重点突出,反对诗歌复古模拟,批判诗歌过于雕琢,主张要重视诗歌的真情实感,对后世诗歌理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地提升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研鳌究亚员洲陆论南坛泉在2《0中12国年经年济会报闭告》幕2015年第年1的期工刊作发,的《并"全一面带一路"若干问题》一文中认为:"一带一作路";战对略20构1想1年的在实"施,是通过参与国共同协商、共同努力来推现进突,没出有的主8导个国成或员领导国,参与国的地位是平等的。这充分体现江古西"省丝出绸之版路集"团的公"和平、合作、和谐"的精神,通过友好合作公实司现、互利中共国赢国,际共出  相似文献   

15.
海外华侨华人媒介实践在建构国家形象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海外华文传媒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又先后提出"和平崛起"、"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华侨华人的传播实践也因此备受关注。这其间,西方学者对华侨华人媒介的研究呈现出多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刘爱情悲剧实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兰芝被遣,二是兰芝被逼再嫁,而在逼者中,其兄起了主导作用.笔者结合江苏仪征汉墓出土的<先令券书>,对第二个环节中的两个疑点作了补证和新释.结论是第一,西汉中期之后直至汉末,妇女改嫁再嫁之风并未受到提倡守节的官方文化太多的影响,兰芝自杀确属殉情;第二,根源于周代宗法制的"夫死从子"决定了长兄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的家长地位,这也是焦刘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汇聚9家博物馆的藏品"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于9月6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展。作为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唐宋古琴特展,展览汇聚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宁波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的优质唐宋古琴共21张。  相似文献   

18.
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宋变革”问题自 1910年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氏正式提出后 ,逐步成为唐宋史领域内吸引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近年来 ,对“唐宋变革”问题研究史的回顾也在进行。美国方面 ,包弼德 (PeterBol)先生的《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史的变化为主》一文对美国学者的研究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① 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上的日本学者宫泽知之的《唐宋社会变革论》一文简要介绍了战后日本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中涉及经济关系层面问题的研究情况。②日本学者丸桥充拓的《唐宋变革史研究近况》一文对最近的日本学者唐宋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旋风中有鬼神的传说。由唐代元稹"争唾小旋风"诗句可知,《水浒传》中柴进绰号"小旋风"在唐宋俗语中或有小鬼之意,而李逵绰号"黑旋风"则可能是宋元时人对邪神恶鬼之别称。"黑旋风"所寓凶神恶煞之意,也暗合《水浒传》中"杀星"临凡的道教传说。  相似文献   

20.
正每逢轻风拂面、绿染枝头之际,心中悠然想起关东的白桦树来。那白桦树树干耸立,树叶疏散,树皮洁白,迎风摇曳,姿态优美;远远望去,好像一群白衣天使在翩翩起舞,常被人们称为"美人树"。无论在哪个季节,它总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关东白桦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无需刻意地栽植就可以自由地生长。白白的树干,紫红色的枝条,在山上,在河边,在林中随处可见。关东素有"树木富,甲天下"之美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白桦树就是关东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关东人不仅和白桦树有着亲密的联系,而且在许多关东人的生活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自然也就形成了关东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白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