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流传千古,传诵不衰。对于句中的"落霞"一词,百度和教科书的解释为"晚霞"。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误读:这里的"落霞"和"霞"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指的一种飞蛾!"落霞",确切的解释为"零散的飞蛾"。百度和教科书对"落霞"的解释有两个释义:其一指晚霞。举例便是王勃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相似文献   

2.
篆刻文字语出杜甫《苏端薛复筵简恭华醉歌》诗的前四句,"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相似文献   

3.
艾珺 《文化学刊》2013,(4):181-186
在中国文化史和伦理观念中,"小人"出现于何时?大概是一个颇难考据清楚的话题。不过,现存的历史文献可以证明,至少在春秋战国的《论语》等先秦儒家及"百家争鸣"的各家典籍中,即已形成了相关的观念并大量见诸各家的文字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含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艾珺 《文化学刊》2009,(5):184-184
“好书到手不论钱”,活脱脱一副读书种子相,好一语蠹鱼、书虫者流的肺腑之言。当然,有时也是穷读书人的呓语、梦里豪言。此印采自清顾湘、顾浩编《小石山房印谱》,印文笔画采用浙派篆刻艺术特有的切刀法加以变化,自然恣肆而古拙大气,静中寓动而刚柔兼济,篆含隶意而苍茫浑厚,可谓稳重坚实见气势,动荡有致显生机,印、语双佳,苍茂朴厚,颇显“乾嘉学派”蕴涵。  相似文献   

6.
邓石如(公元1743—1805年),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游道人、古浣子。生于寒门,曾靠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精神谓之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鱓(1686~约1762)曾于书赠邑人顾于观条幅有云,"有补于天地谓之功,有关于世教谓之名,有精神谓之  相似文献   

8.
儒家人格美理想即是君子,其人格美内涵主要是浩然之气、勤于思而敏于行与尽名分、反躬自省等方面,本文相应地从三个方面分析现代大儒梁漱溟与儒家人格美理想的对应性,从而确证梁漱溟正是儒家所谓的君子,其言其行体现的正是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9.
君子人格是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千淘万漉而来的中华民族专属的独特精神标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君子”理想中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博爱、自律、平等、和谐的普遍价值。这些普遍价值为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某些重要启示,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0.
艾珺 《文化学刊》2009,(2):184-184
印文语出唐·韩愈《怀秋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鲜鲜”亦作“淼纛”,鲜丽之貌。宋·王安石《酬裴如晦》诗亦咏道:“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后世如今人钱君匐、董寿平等多有以此题旨意境为选题创作书画者。  相似文献   

11.
(见封底)古来往往用"屋漏痕"来比喻书法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那种凝重自然。篆刻亦然。亦即南宋姜夔《续书谱》所谓"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丁敬此印,  相似文献   

12.
孙丽霞 《职业圈》2014,(30):78-78
实现个体的终极人生价值,成就个人完美的人格操守,一直是儒家人生哲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批判地继承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代企业家伦理精神的培育和完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艾珺 《文化学刊》2009,(6):95-95
“笔研精良人生一乐”,非蠹鱼、书虫者流所能体会到的一种独特人生乐趣,也是学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无“笔研精良”这一物质条件,谈何“笔下有神”耶!印文用刀取法汉碑之古拙浑厚,而又别出新意,章法精当,颇得高古脱俗之妙趣。  相似文献   

14.
艾珺 《文化学刊》2014,(2):185-187
<正>清石成金《传家宝》篆刻"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印文语出明代哲学家王艮《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或言之,快乐是由于学习,学习在于学习之乐;不快乐则非学习,不学习谈何快乐。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智慧,是人生一大快乐。故而,曾国藩的"君子三乐",首为"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其次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和"勤劳而后憩息"。  相似文献   

15.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16.
赵征 《文化交流》2008,(4):38-41
一个人的人生舞台可能转换,从戏剧舞台到产业舞台,差异可谓极大,而对美的追求却是一以贯之的,也是无止境的。这是我采访从"小百花"到董事长的夏赛丽之后的一种顿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