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江  吕强 《传媒》2021,(11):83-85
何微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教育过程中,何微逐渐形成了"新闻有学、实务导向、法制新闻教育"等诸多新闻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刁文辉 《军事记者》2010,(12):58-59
新闻实习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须环节,是新闻传播专业学员将专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充分发挥学员、新闻单位和学员所属单位这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冲 《编辑之友》2024,(4):103-112
自1921年湖南自修大学拟设新闻科起,中国共产党即开始进行新闻教育的构想与实践。考察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前近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新建教育基础、重构教育形式、再造教育内容等举措,逐步实践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新闻教育的无产阶级新闻教育新范式。这一实践既是无产阶级新闻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得以生成的重要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范式修正了自由主义新闻教育长期以来的本土不适,为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前驱探索与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学生实习或者参加工作之后会形成对大学所学知识的颠覆性认识,这迫切需要我们改革新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读报评报》就是一门和新闻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将之作为必修课开设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密切和实践的关系。但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难以实现良好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郑悦 《青年记者》2006,(23):14-15
书本教育脱离实践 “我遇到过新闻系的女同学不敢问路。”——南昌大学王龙志 新闻教育经舆分类为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历史三大部分。新闻实务包括了采、写、编、评、广播电视实务等课程。对于这些实战性较强的课程,新闻院校多拘泥于课本教学,淡化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办学热潮面前,新闻实践教育机制的保障,是新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新闻专业实践教育在国际上尽管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记者的培养首先是为本国服务的,"拿来主义"也要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新闻专业实践教育要在吸取西方记者培养的优点上,结合中国特色加以改善,在新闻理论、政策路线、新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勤于动手,勤于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有国际化眼光的中国新闻人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新闻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宋万林 《新闻知识》2006,(12):24-26
新闻传播学博士不会写新闻消息,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悲哀。它反映出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两张皮”;新闻教育之“学”与“术”的严重脱节;高等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惊人错位。21世纪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传统的新闻教育对此捉襟见肘。超越与突破传统新闻教育之桎梏,建构全新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复式专才”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新闻实践的总结与前瞻结果,在“四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它将使当代中国新闻教育重现生机。一、“复式专才”的内涵“复式专才”即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指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需要,是适应新闻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需要。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是中国新闻的教育的开端,本文主要考察了该时期新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背景,从新闻教育的实践理念出发,根据其具体的实践设计,归纳出民国新闻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团队的设计、实践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模式,以分析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设计特色,还原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之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行走新闻实践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阐明了开展行走新闻实践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行走新闻实践是培养优秀记者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分析国内外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的历史关系、整体走向及三分割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新闻教育,建立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一体化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实践。陕北公学通过墙报等方式探索开展新闻教育;华北联大创办新闻学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新闻宣传教育;华北大学持续开展新闻教育,为全国输送大批新闻宣传人才。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其他新闻教育机构,真正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实现了革命理论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贯通,培养了大批合乎时代潮流的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明显的红色底蕴: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实践;学界与业界联通互动。  相似文献   

14.
邱沛篁 《新闻界》2012,(9):66-67
关于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怎样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认为尤其应当注意以下六个问题:一、提高对新闻传播教育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得特别重要。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一些同志认为,大学就是要讲高深的理论,至  相似文献   

15.
胡正强 《出版广角》2021,(16):92-95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集多年来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而推出的一部具有体系性的专题论著,用30余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基本应有的内容,具有体系完整严密、内容丰富多元、论述精锐深邃、理论实用兼备、叙述当行本色等诸多特点,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开拓和示范意义.《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出版面世,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改革将起到强有力的深化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真相时代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面临新命题,教育工作者需立足时代背景把握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核心价值,探索建设性新闻教育实践的路径。建设性新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本框架下,将建设性新闻理念融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次创新。我国的建设性新闻教育尚处于探索中,基于现实需求和教育困境,本文认为我国建设性新闻教育需要围绕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依托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教育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理论与实践却一直存在着矛盾、冲突,很难做到两者间的有机平衡,尤其是传播学引入中国之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重点对新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传播学与新闻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沿着历史溯源、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种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成果。2019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主要表现为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路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研究的持续加强与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价值与实践的双重关注等三方面,呈现出反思与超越、延续与深化、坚守与落地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20):10-16
何微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时期的副院长兼教务长。来校工作之前,他已长期执业于我国的新闻实践工作,深谙新闻规律;来校担任领导职务后,又长期从事新闻教学和教育工作,对新闻教育规则也十分熟悉。上世纪60年代,何微较好地克服了当时因国家经济困难,新闻教育将被裁撤的种种困难,使西北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当时得以保留并坚持培养完首届学生。随后又经他长期呼吁,在文革中停办的政法新闻教育,终在上世纪90年代得以复办。他不仅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阶段的奠基人,而且还摸索出一套"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律,体现了他"新闻有学"的教育培养理念,对今天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已逾百年,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在开展中。张昆教授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当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创见。1921年11月,创办仅半年的厦门大学就以其远见卓识决定开办“新闻学部”,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当时,国内的新闻教育还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类似于职业教育。可以说,厦门大学新闻学部是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肇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腾飞,中国新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