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拓宽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渠道,2014年国家开始划定重点高校并实施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进行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基于高校自主进行招生的前提下,针对"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方式可归纳为"全国择优"或"分省择优"两种。研究结合2015-2017年95所高校录取数据首先对不同招生方式进行了比较,其次对不同招生方式的补偿名额分配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不管是何种招生方式,高校均提高了农村学生的优质教育入学机会,均提高了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生源比例;相比较而言,"分省择优"的招生方式更能体现高校专项计划政策的补偿性质,更能落实政策的补偿作用,使得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上处于弱势的生源地获得更多的补偿机会,然而高校依然更多的是依赖本科招生计划编制路径,影响了补偿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提高美国教育质量和兑现教育平等,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提高学生学业标准、提供择校机会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政策。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从机会平等转向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发展到经济补偿和提供额外教育辅助并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1971年起,加拿大政府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加拿大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和谐视域下研究探讨加拿大高校招生少数民族倾斜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我国民办高校整体上处于弱势。我国公办、民办高校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在教育资源分配和落实上坚持教育公平的差异性原则,强调对弱势群体的补偿,给予教育弱势群体以优待,以保证和正常群体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涉及民办高校的设置、招生、学费、办学层次提升等诸方面,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际操作、应用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遵循和体现了教育弱势群体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6.
崔盛  田浩然 《教育研究》2023,(2):101-111
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供给,特别是增加优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是世界各国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普遍且优先采用的举措。对此,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构建了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招生的公平性政策体系。伴随我国进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阶段、户籍制度深化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宏观形势发展,原有专项计划政策体系面临着招生标准模糊、政策公平成效拓展乏力、与脱贫和农村地区发展衔接不足等问题。与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定位、招生标准有所不同,地方专项计划由各地自主调控并制定方案,招生面向省内,对应分数段的学生规模更大,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倾斜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地方专项计划应从公平出发,根据不同省份的政策供需情况,兼顾地方发展效率,向下放权“做足差异”,并在各省份扩展实施区域、增列承担高等学校过程中,更好地衔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专项计划政策体系整体完善和普惠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理解决定了高校招生录取标准采用同一尺度还是多元尺度.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体现了公平的价值取向;而高校追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效率.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倾斜性招生计划扩大了弱势群体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最终是否影响弱势群体的教育结果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对14位经由国家和高校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专项计划学生大学毕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专项计划学生的毕业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毕业期望的落空与生涯规划意识和规划行为紧密相关,阻碍其生涯规划形成的三大因素可归纳为任其自然的家庭教养方式、模糊的自我认知与有偏差的目标定位。研究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和高校应注重和完善专项计划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弥补其家庭资本劣势带来的一系列成长性发展困境,加强针对性支持和培养,更好地帮助专项计划学生提升在校与毕业表现,最终促进高等教育的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内容农村专项招生政策的目的在于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使得处在不利地位的考生获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破除农村贫困地区考生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障碍,打破阶层固化,畅通社会底层民众的纵向流动渠道,实现社会公平。目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主要分为: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国家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即高校专项计划)及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在新生录取时,必须为少数民族学生留出一定的"配额".这项根据"平权措施"所执行的录取倾斜政策,虽是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一项重大努力,在实践中却一直受到各不同利益团体的争议.确定高校招生政策倾向的标准,必须参照现实补偿性、司法可诉性以及公开透明性三项准则.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正>考试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才评价和选拔的需要,对于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本期四篇论文,以"教育考试政策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高考招生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政府和高校调整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政策,实施"招生协作计划"、"专项计划"等举措,旨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专项计划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主要途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是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正式发布于2011年,是最早开展实施的高校专项计划。本文以自强计划为个案,梳理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与发展情况,分析其在招生范围与规模、选拔方式、政策优质性、学生后续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实践经验,提出扩大招生总体规模、投放热门专业计划、推进配套扶持政策等3条政策建议,以期推动高校专项计划改革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教育变革引发的高考招生区域失衡与生源阶层差距扩大,是实施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政策的直接动因。本文分析此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实施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配套改革建议。主要包括:切实贯彻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高考招生专项计划选拔的公平公正;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就业条件,减少人才外流;协调"异地高考"等改革举措以及继续调整部属院校招生属地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是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政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项政策.它对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招生和补偿教育,保障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虽然自1951年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制定以来,它的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如受益群体边界、招生标准等都有变化,但始终坚持平等取向和以少数民族为受益群体,并建立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它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性的失衡存在一定的制度性原因.为保障社会各阶层平等获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应改革招生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平等分配,另一方面还需转变高等教育收费模式,完善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之后,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在和谐视域下对加拿大和台湾地区高校招生领域基于民族而制定的倾斜政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可以为中国大陆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招生优先保障工农子女受教育权利,强调对考生的政治质量的考查;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高校招生强调效率优先、择优录取,高考政策的公平性更多体现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程序公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公平公正成为我国高校招生的首要价值导向,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基础上多渠道促进实质公平,重视对弱势群体的补偿。高考政策公平性的价值变迁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变迁、党和国家的政治策略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新时期的高考改革应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共享发展为导向促进学生入学机会的城乡、区域公平,构建多元利益群体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保障程序公平。  相似文献   

18.
英国高校招生制度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招生考试方式为证书制,由高校招生服务中心(UCAS)统筹全英的高校招生,其改革趋势包括: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考试机会和考试形式增多,考试配套机制与政策日趋完善等。借鉴英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我国高考改革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党和国家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和教育方面一直实行倾斜政策。而澳大利亚自1973年移民部长格拉斯访问加拿大,将多元文化概念引人之后,开始实施高校民族倾斜政策,以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比较的视角,通过对中澳两个国家的高校招生领域基于族群而制定的优惠倾斜政策进行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教育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考试公平权是弱势群体应该拥有的重要权利之一。目前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较大差距,经济落后与贫困环境是决定性原因,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基础性原因,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失真是根本性原因,家庭出身和生理因素制约是内生性原因。从根本上遏制转轨中弱势群体教育考试公平差距,政府应承担起对弱势群体教育支持的主要责任,建立弱势群体教育救助制度和救助管理体系,从"弱势补偿"战略高度完善和调整考试招生政策,构建弱势群体教育支持和考试公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