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吃噢二字音义上已无区别且吃代替了喫。但是,“吃”和“喫”语音来源不同,前者在《广韵》是迄韵,居乙切,后者是锡韵,苦擎切;在字义上,“吃”的本义口吃,“喫”的本义吃喝。本文主要论述普通话中“吃”是如何对“喫”进行替换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现;宋代"砍"逐渐发展;元代是"斫""砍"两者的使用处于竞争相持的时期;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斫"的替换,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谈“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图通过对以“喫”代“食”和以“吃”代“喫”的分析来理解“吃”表示“把食物放入口中经咀嚼咽下”之义的出现原因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刘周全 《语文知识》2012,(1):126-127
"豕"、"猪"二字都表示猪,但两字的竞争却贯穿了汉语发展的整个过程。"豕"字在甲古文中已经出现,并被大量使用,而"猪"字尚未出现。在先秦时期两字就开始竞争,同时语体差异初显端倪,直至隋唐以后,语体分化已见分晓,"豕"向书面语发展而"猪"朝口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表示现代汉语的“唱”义,文言一般用“歌”。在现代汉语中两词都是用来表示按照音乐曲调发出声音的行为,但略有不同。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大致可以描写出“歌”与“唱”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吃(饭)”在粤语内部并存“食”、“吃”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的来源尚不清楚。本拟运用多点粤方言材料的对比,结合古汉语有关材料的分析,以厘清粤语这两种说法的来源,证明地道的粤方言口语词当是“吃”。  相似文献   

7.
“衾、被/被子”为表示“睡眠时用以覆体”这一概念的一组同义词,先秦主要用“衾”,而“被”则出现在先秦后期的春秋末期。“被”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衾”竞争,汉初使在文献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安沙沙 《语文知识》2009,(3):90-91,93
“窃”、“盗”、“偷”是表示“偷盗,盗窃”义的一组同义词,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替换提供活体观测。  相似文献   

10.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专用于表示"气味","闻"替代"嗅","听"替代"闻",这些都是词汇系统发展、演变内部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代时取代“赁”成为主导词.现当代时期最终实现了对“赁”的替换。  相似文献   

12.
钟向前 《现代语文》2009,(11):153-155
“喝”和“饮”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用来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但文言文中一般用“饮”。在近代汉语时期,“喝”开始与“饮”具有同义关系。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以期大致描写出“饮”与“喝”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写“瞎”对“盲”的历时替换过程,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瞎”最终能替换“盲”是由于它的句法组合优势。  相似文献   

14.
"衾、被/被子"历时替换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衾、被/被子"为表示"睡眠时用以覆体"这一概念的一组同义词,先秦主要用"衾",而"被"则出现在先秦后期的春秋末期."被"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衾"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先秦、两汉至六朝、唐宋至清、民国至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对表示腹部义的"腹""肚(~子)"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先秦腹部义仅用"腹"表示,"肚"产生于西汉时期,元明清时期大量使用,明朝出现"肚子",民国及现代汉语"肚(~子)"完全替换"腹"。  相似文献   

16.
"鸡卵"、"鸡子"、"鸡蛋"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历时替换过程。先秦两汉,"鸡卵"、"鸡子"使用都很少。汉末到唐初,"鸡子"使用渐多,在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鸡卵"被替换较为明显。由于固定短语使用的延续性,晚唐到元代史书中"鸡卵"使用仍较多。"鸡蛋"一词在元代产生,但用例很少;"鸡子"则在清代产生了新义。元、明尤其是清代以后,"鸡蛋"占优势并最终完成历时替换,"鸡卵"、"鸡子"只在部分方言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詈、骂"这组同义词进行了描写,对其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做了比较:战国以前,表"恶语相加"义主要用"詈",但从西汉的《史记》开始,"骂"无论从用法还是词频都已占绝对优势,"骂"取代"詈"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一般用“荷”、“任”、“擔”、“挑”、“担”、“扛”、“揭”表示现代汉语中的“肩负”义。先秦时期,一般用“荷”和“任”;汉魏时期,“擔”字用例逐渐增多;宋时开始,用“挑”“扛”“担”表示这一意义;明清时期,“担”、“扛”、“挑”取代了“荷”、“揭”和“任”。  相似文献   

19.
王旭东 《文教资料》2011,(10):31-33
本文分析了“见”的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见”由动词演变出助动词,再演变出指代性副词,又演变出助词,在演变过程式中,“见”的词义及词性都发生变化,并且认为汉语词的增加包括词性演变,以及词本身义项增加。  相似文献   

20.
单单 《海外英语》2015,(4):59-61
汉语中由"吃"构成的词条非常多,该文对现代汉语中动词"吃"的语义及其英译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汉语中的"吃"字及其英译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们详细了解"吃"文化,提高准确运用该词的能力,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