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总体上表现为仁道的具体化,内圣外王人格是其最高境界,但“圣人”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相对于圣人,君子可被视为理想人格的现实体现,为个人修养提供了一些具体规范。“仁者安仁”则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价值观特质。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培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人的道德修养发挥过积极作用,即使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塑造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孔子,他在一生中不断探索寻求自己梦中的"理想人格",由最初的"仁人君子"到能施政于全国的"智者明君",他探索出了一条从"君子人格"到"内圣外王"的艰辛之路,从他游走于各国到他落脚于故乡,创办私塾,开启他育人之路,谱写教育史辉煌的篇章,每一个脚印,每一个篇章,都渗透着他忧国忧民的思绪,都凝聚着他立己达人的光辉思想。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也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中所体验和孕育而成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当今社会是一个理想人格需要重塑的时代,孔子重视理想人格的养成,启示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强调"内圣外王",加强自我修持,做仁人君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内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做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格和人格教育及修养思想,陶铸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崇高伟岸的人格,在人类不断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今天,重温孔子的人格和人格修养理论,仍旧会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史伟 《华章》2011,(28)
魏晋时期,竹林名士嵇康以其毕生实践着理想人格.但实际中,嵇康对理想人格坚持的背后,时时充满了屈从现实与坚守理想,入世关怀与出世逍遥的价值困惑.嵇康的困惑,虽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可说浓缩了中国传统社会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因之他的形象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君子”是孔子理想人格的典范;仁爱的宽广胸怀、中庸的处事准则、重礼的道德规范、智明而圣的自觉意识、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不欺的为人品行等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提出了一种缜密而系统的反映其人性观点的理想人格模式,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国人的楷模被尊崇与效法,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且备受争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新解析这一对国人性格影响至深的理想人格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构现代化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历史阶段,有独特人生经历和思想背景的封建士大夫,晚明戏剧家汤显祖的人格理想呈现出一种既源于传统儒家血脉又熔铸时代精神,同时还极具个性内涵的特点。“狂狷”可以看作汤氏一生的人格理想追求,其内涵有二坦诚贵真的处世原则和心有所主的价值立场。对汤显祖的人格理想及其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明代晚期的社会心理和人思想,同时也可为深入研究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提供可资参考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9.
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是由理想人格的本质规定性及理想人格与现实生活的内在统一所决定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必以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前提,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联璧合,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层次性问题,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变革对象世界的现实过程。只有投身于改革开放实践,才以塑造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儒家倡导"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原则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追求目标、素质涵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主体的人格维度及理想人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和精神手段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客体)进行选择、组构使之符合流通传播要求的个人或群体.编辑主体的人格是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活动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编辑主体的人格维度主要包括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和审美人格3个方面.编辑主体的理想人格应是赋予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编辑主体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墨虽然是针锋相对的两大“显学”,但在文化也即关于人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其思想观念都是一致的。在对人的自身的理解上,两者都注重修身、践行,对人的主体性一致强调;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两者都主张个人利益让位于群体利益,都坚持利他的伦理观;在天人关系上,两者都追求天人之间的和睦与融合;在社会理想上,两者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儒家与墨家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两家在许多方面针锋相对。实际上,两家分属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同时又互补互用,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当代学者在重申和引述蔡元培先生的这一理念时,出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对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立足自我,在此基础上,兼采欧美之长与“冗墨之精神”。传统文化首先是专家之学,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然后才是陶养道德、模范人格与人文精神。唯有建立了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对话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意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17.
教师生命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基础教育变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近3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程证明:没有教师的转变就没有学校的转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就没有学校甚至教育的理想、价值的实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学校变革的内生机制。研究教师生命价值的本质内涵、取向偏差及保证体系是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人文教育,重视诗歌生命教育的特殊价值。促进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地发展,乃是诗歌生命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而滋养灵魂、增长知能、激活思维、陶冶情感、审美创造,则是诗歌生命教育的具体价值。只有采取诵读与涵泳、积累与整合、移情与入境、多元与开放、发现与创新等有效策略,诗歌教育方能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意识,发展生命智慧,唤起生命激情,彰显生命个性,提升生命境界,达成人的发现和解放的生命教育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生艺术化"是以审美观照来克制对人生实在物的过分欲求,它挣脱了各种现实的束缚与狭隘的人生局限,最终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与拓展。人的生活审美化、艺术化,艺术自然便成为人生命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生艺术化"的意图是在寻找生命的和谐中让生命获得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