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左传》中的人物形象、礼制风俗文化、外交辞令等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从《左传》文本出发研究新问题的著述并不多。本文从文本出发,从几篇短小的记录人物琐闻言行的文章入手,对《左传》叙事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家传《春秋》侧重点各有不同,宋朱熹《朱子语类》中说:“《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宋叶梦得《春秋传序》也说:“《左传》传事不传经,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公羊》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既是历史著作,必定重在记述历史事实,讲究叙述历史事件和描写历史人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对我国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客观叙述和限知视角两个方面对其叙事角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左传》叙事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受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时间观念的影响;第二,受《春秋》编年体例的直接影响;第三,受史官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8.
朱冬 《文教资料》2006,(3):35-36
<左传>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对我国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客观叙述和限知视角两个方面对其叙事角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预叙的基本特征是时间上的前置,其最早形态是一些占卜艺术。吉凶未至,先有了或吉或凶的预兆。预叙作为一种打破时序的叙事模式具有叙事美学特征。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五种预叙形态:一是自然现象发生后的预见性叙述;二是对人感官及精神面貌的预见性叙述;三是从各种经验教训中进行的预见性叙述;四是"赋诗言志"的诗体现的预见性叙述;五是对占筮与梦的预见性叙述。  相似文献   

11.
苏喜珍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42-145,149
《左传》这一部以鲁国历史为主的编年体的史书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而就《左传》的性质来说,它就是一本史书,具有档案的性质,就是一部后人研究先秦社会的史料,也就是春秋时期记录的档案。早期的史官与档案工作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兼职档案工作。那么早期史官除了记录资料之外还有哪些职能?试就《左传》所记载的史官们的职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左传》的语言文字是上古汉语言文学的典范之作,极富魅力。试从叙述语言、人物对话语言、外交辞令等方面来阐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策略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探照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被戕害折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叙述方法虽然不以第一人称为主,但在国外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作家们在晚清时期尝试创作第一人称小说,并且创作的数量非常可观。经由大约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第一人称小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以1979年至1986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第一人称叙述人"我"在作品中的地位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每种第一人称小说叙述的特点和优势,以此对第一人称小说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博尔赫斯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博尔赫斯擅长将叙事与虚构融为一个整体,本文试图探究其在叙事与虚构的转换中所采取的具体办法:1.作者——叙述者——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一种全新的面日出现在读者面前;2.利用双重叙事架构使平谈无奇的故事神奇起来,充满智慧的闪光;3.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常常借助日常用品来营造一种非现实的气氛;4.利用时空上的遥远消解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高考阅读主要考察以小说和传记为代表的叙事类作品。小说类叙事作品的阅读要以顺序为核心,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传记类叙事作品的阅读要以"三个准备"为预设,带着目的去阅读文本,明确"列"的对象,拟写结构"提纲"。这两种阅读技巧,既能满足高考应试阅读的需求,也能满足日常阅读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叙事是最古老的表述人类情感的方式之一,作为叙事的几大要素之一的人物可以说是叙事的中心。从《左传》的编年体到《史记》的纪传体在叙事方面的传承,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正是这一转变的最佳注解。塑造人物从方法和类型着手。  相似文献   

18.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学者,《二老堂诗话》是其代表性著作,然而对其版本流传、诗话理论价值、文献考据方法等尚待全面、深入地研究。试通过统计分析,对《诗话》的考据方法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诗话》的引用进行理论总结,希望对周必大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和开篇。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有情节(讲什么)———演进(怎么讲)———视角(谁讲)。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把史实情节化。中国叙事文学受儒家、道家之“道”的影响,即要说明事件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因果关联、来由根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转”还是“发现”等,都要有“道理”贯穿其间,都有因果关系使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由主旨贯穿的整体性情节。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这主要是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守时、顺时观念的影响。《左传》标示时间按照年、季、月、日的顺序进行,这是中国文化的“以大观小”法在起作用。《左传》的叙事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叙述视点处在“真”与“幻”之间,“隐幽”与“直笔”之间。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文学中的宗教救赎叙事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也为文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照。从叙事学角度选取了九十年代在宗教救赎叙事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作家进行阐释。以北村、张承志和史铁生为写作对象,分析他们不同的宗教救赎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