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七五时期以来安徽省区域差异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即全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状况:省内县市之间、地市之间及地理区之间有差异;四个地理区内部的差异,分析了全省近十年来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差异特征明显;相对区域差异趋缓,绝对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全省表现出南北的发展差异,各地理区内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最后,文章在探讨了区域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今后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拉大,并呈加速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差异很大。因此,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来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期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8,(2):92-9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中超联赛中球队的区域分布状态为切入点,依托耗散结构理论,首先,通过探究中超联赛系统中各支球队地域分布状态,发现中超联赛系统球队整体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东多西少"的态势。随后,分析中超联赛球队区域竞赛实力不平衡的原因:东北地区熵流通抑制、东部地区球队资源竞争性过强、中西部地区球队建设长效性不足。最后,提出联赛系统改革的建议对策:增加东北地区有效熵产生通道,促进熵流通顺畅;东部地区负熵流向欠发达区域,使竞争趋于平衡;打破中西部地区低层次守恒状态,提升联赛系统的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对它的正确认识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徽省区域文化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这些特征既具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文章认为,要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对区域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发展文化及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激发功能;利用区域文化特色与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由区域内的公共、高校及科研三大系统的图书馆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也是同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所无法达到的。通过对中外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实践研究,分析构建安徽省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安徽省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为例,结合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及特征,分析农民收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区域发展如何惠及整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在科学发展观之下,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不是为了提高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而是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发展之中,打破自我封闭,区域分割,以内部的协调发挥这一地区的潜力,以包括人口流动在内的开放式的大发展促进东西与城乡关系的协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创新能力指标的相关数据样本,采用TOPSIS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合理分类,结果显示:2000-2013年安徽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省内地区创新能力分布不均,合肥市处于核心地位,皖南地区创新能力明显优于皖北地区的各城市,基本形成了"一核多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体系;在分类上近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以合肥市为第一等级、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为第二等级、其他各市为第三等级的区域创新空间等级体系;最后提出了增强安徽省及各市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0-2002年安徽省相对综合超载率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安徽省区域差异在增大,安徽东南部一直处于承载力富余状态,安徽西部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南北差距在增大,东西差距在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省各地市2004年度的横界面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评价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区域金融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建议: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规范证券市场,加快保险市场的发展;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珍贵资源,从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从影响所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到带动所从事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都日益显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得出安徽省应该鼓励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群体的融资能力,培育和形成若干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东部的崛起,西部的腾飞,中部这一经济发展宝库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由于国家政策的中部导向和资金支持,中部振兴指日可待。安徽作为中部重省,在中部的经济振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采用了2000-2010年的安徽省经济发展数据并用EViews软件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分析,并提出适当性的政策建议来促进安徽省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艳 《职教通讯》2011,(11):64-67
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紧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努力克服职教课程体系弊端,为安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域林业的发展,从平衡理论出发,必需考虑以下问题;一、处理好物质、人口、环境三种生产之间的平衡;二、注意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三、搞好产业体系与生态体系之间的平衡;四、注意林业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以2008年至2014年的实际经济数据为样本,选取反映安徽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6种综合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随机效用、固定效用和G M M差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发现:工业化、城镇化是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其中人均工业产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教育水平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对安徽整个区域和皖江地区有明显差异化影响。应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教育投入,推动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用湖南省101个县城1997-2006年的人均GDP数据为研究资料,运用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湖南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加以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6年,湖南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了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四个趋同俱乐部.且由于"高收入邻居区域环境"对低收入层次区域辐射作用不强,使得研究时段内低收入区域和高收入区域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中低和中高收入区域的数量则减少,区域经济向"两头"趋同.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呈逐步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