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研究分别从历史发展、知识构成与社会效应的不同视角,概述了机器人技术与理论的发展脉络,采用文献分析方法考察当前不同院校的机器人专业培养方案与机器人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构成,在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出新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基本特征,探讨机器人课程新的内涵和知识边界,最后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机器人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背景下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提出更深入、更专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核心能力的培养更是首当其冲。分析目前对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具体的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针对专业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平台,以工程案例来带动能力培养,建立面向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达到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产业的巨大转型、升级和各专业的深度融合与交叉,传统的工科教育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工科专业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完善、提高大学生知识结构,满足新工科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工科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其课程体系仍不成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其中,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本文尝试分析新工科专业的特点和教学不足后,重点介绍了所在单位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模块化、集成创新的构建举措。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教学要注重对知识体系的过程性评价,文章构建了以知识体系的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课程作业,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应用场景,把问题分解成完整的逻辑链,运用具体的材料物理知识逐一解决,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电子应用型人才,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思索,包括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受到大力推行。然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其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与之相匹配。文章以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为例,对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进行探索,构建了以注重过程学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显示,新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新工科”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构建并实施导学体系。课前通过MOOC课程的视频和练习预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锻炼思考能力;课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案例驱动方式等,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课后通过开放式电路设计的实践环节,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工电子课程导学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普遍存在主观性的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工程教育的需要。文章综合考虑新工科的建设需求,引入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基于综合赋权的教学质量模糊评价体系。以“地下工程施工”课程为例,研究发现:基于主观权重计算的评价结果偏高,而基于客观权重计算的结果与综合赋权结果一致,更符合实际。研究成果能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朱洁  黄海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1):172-175
随着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开展,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由此催生了微专业建设需求。为了探索我国高校计算机微专业建设路径,对国内外微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微专业优势与价值。与传统专业对比,总结微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方式与结业要求等方面特征,探讨我国高校建设微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围绕山东农业大学"双一流"学校建设目标,针对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群无法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培养持续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提出大学教育应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跃迁到团队学习模式,并阐述其重要意义,同时从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发掘团队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然后指出团队学习模式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并通过实践,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团队学习模式对改善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提升最终的学习成效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15.
1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构建合理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三教统筹,整体推进,其中,高校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忻州地方而言,忻州师范学院要想在发展当地农村教育方面继续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主动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调整和改革现行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计划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各高校非优势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自身学科发展的劣势,提出更新观念、以培育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强化特色为突破点、主动联合、开放自我、牢抓人才培养的初心,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现有的实践环节培养体系需要进行适时修订。以安徽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设置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基础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环节出发,分析了目前的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建设为教改案例,探索了一条项目驱动、多课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的建设模式,通过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制度创新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的集群化、综合化态势,借鉴生态学理论,认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着力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科生态群落;并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学科群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即学科群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其构成方式与尺度是可调的,其构建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最后,提出了学科群建设过程中的学术组织形式与制度建设以及学术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