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发展与维度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度描述上的抽象性和概念界定不统一性使得动态能力理论发展陷入瓶颈状态。本文引入知识基础观,从理论上尝试揭示出动态能力不同演化阶段的关键子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利用实证分析检验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发现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与理论部分的维度探讨相一致,而创新能力维度被明确细分为两个因子:管理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这一发现,为研究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创新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组织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是 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其核心命题是讨论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90年代以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 ,产业组织是企业获得长期超额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传统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对该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事实上 ,它们只是静态地考察了产业组织对专业化生产的协调。动态地看 ,产业内企业之间互动过程中共同知识的积累将提高产业组织的协调效率 ,导致不同产业组织协调能力的差异。产业组织能力是产业组织作为企业长期利润来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一大热点,并成为90年代中后期企业战略管理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核心能力理论虽然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该理论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为什么企业在获得核心能力的同时,反而陷入"惯性陷阱"或"核心刚性",最终对企业竞争优势发生负面影响缺乏有力的解释。本文将对核心能力陷阱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图对如何规避核心能力陷阱,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做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集中在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各学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培育问题。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性管理领域的主要观点是:成本领先与差异化优势、基于资源和基于能力优势、生态观以及动态系统优势;企业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观点是:强调战略和激励,系统化以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本文在对这些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簇群、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争力是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的逻辑起点 ,动态地考察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利于科学地把握企业簇群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企业簇群能够通过地理集中、产业组织优化和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但只有确立企业竞争战略观 ,才能使企业持续地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组织,其内部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会演化成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而不同层次的资源对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组织"动态能力"战略观理论认为,组织只有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高职院校资源结构层次要努力朝着战略资源独特能力成形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构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的物流能力一直是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对物流能力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归纳现有对物流能力的研究,关于物流能力的界定仍然是动态的且呈现发散的趋势。多数研究肯定了物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绩效和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然而在概念内涵、作用机理、变量的测量等方面存在分歧,另外,现有的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未来的研究应当建立物流能力对企业和供应链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动态的指标测量物流能力并将理论框架纳入经验检验。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动态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主要的研究对象,智力资本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分析动态能力和智力资本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资本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影响企业动态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观点;构建了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动态能力模型;为企业通过开发智力资本,获取智力资本的增量、获取企业动态能力提供了依据,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竞争理论从企业产业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能力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外生观点与内生观点之间的对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彼此的观点,都认识到产业结构和企业内部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更需关注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正是将人力资源及其管理视为企业的"战略贡献者",通过有效整合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等要素,为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营模式理论研究综述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要不断追求竞争优势以实现赢利目标,这些现实需求促进了经营模式理论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关于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构成要素、赢利推动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市场环境突变下的竞争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为了避免在战略管理理论丛林中迷失方向,论述中运用权变的思想和边缘竞争理论作了新的探索。提出:在动态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衡量成功的标志是快速的应变能力。企业应以变应变,以组合的竞争战略出击,并通过控制自己变革的节奏,获得组合的竞争优势,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工作压力研究成果的探讨有利于我国工作压力研究的进展。文章从动静态两个角度介绍工作压力的概念、着重评析了社会环境模式、个体——环境适应理论、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式、Lazarus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压力源,进而介绍了工作压力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工作压力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从动态、静态和个体、组织两个维度作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围绕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展开了持续不辍的学术探讨,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绩,但也客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学界需从开拓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等方面入手,推动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关于文化的内涵、文化资源的内涵、文化资源优势的内涵以及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竞争优势转化的模式及路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文化资源分析仍系罗列文化资源表现形式为主,缺乏资源观下的文化资源内涵分析;文化资源优势评价主要集中在静态评价,缺乏文化资源优势的动态评价;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竞争优势转化主要以文化资源产业化为主,同时缺少文化品牌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pplies an action research (AR) design and action learning (AL) approach to network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a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etworks are a viable strategy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 to overcome the li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newness and smallness. However, a gap emerges as few, if 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roces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nd using network capability to generat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network actors. In recognising that capabilities are developed rather than acquired, this paper address this theoretical gap and contributes to literature by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apability in a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 A further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in applying an AR design and AL sets as a method for capability development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network capability is of use,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use it requires a change in the market making perceptions of the entrepreneur from an independence mind-set to a more collaborative, interdependent one. Our research also supports the applicability of AL as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action and learning among entrepreneurs for capability development, fitting the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the nascent venture. For practitioners, evolving towards an interdependent mind-set facilitates network capability us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relieve some of the resource pressure on entrepreneur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strategic routes through their existing and potential network ties. For the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 a benefit stemming from this study is in introducing AR in its design and AL sets as an invention strategy 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theory in relation to network capabilit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竞争优势理论及相关研究认为区域产业体系构建和升级已经从依靠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逐渐转移到依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构成的竞争优势。梳理了华侨试验区的竞争优势要素,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文化要素、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华侨试验区的“钻石模型”,提出华侨试验区在近阶段应以培育壮大高级专业生产要素为目的,以直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医疗旅游和信息产业的建议。以“干中学”推动华侨试验区的传统资源禀赋优势动态升级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是西方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基于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感召,学界对于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研究如火如荼。总结起来,学者们主要从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现代性以及竞争民主等视角进行研究,系列研究成果有助于透视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真碲,同时也为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入研究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