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育应重视以开发人的创造素质为特征的创造性教育。创造素质是一个人的创造态度、创造需要与动机及其创造能力的完备统一。中小学生创造素质培养应加强创造性教育,树立多元的创造观;既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注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学校评估体系中,要形成儿童创造素质的教育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品质,其标志之一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格不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学习主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向。而作为人文教育的历史教学,则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天然沃土。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瓶颈,学生的作文中没有创新,没有个性,没有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慷慨的豪言壮语,人云亦云的空话、套话和那一纸的格式与文体特点,读之使人如同嚼蜡、索然无味。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其中前者要解决的是想不想创造、爱不爱创造的问题,后两者要解决的是能不能创造、会不会创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 教育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德性解放、人生幸福的达成问题,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是创造教育观念和创造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超越“知识本位”的创造教育观,就是要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重视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成长,也即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念必须回到“德性本位”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创造教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基础性”。所以,创造教育的目标应定位在“基础性”上,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技能技法等。在这些基础创造素质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只有通过各种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才能形成学生的创造力。在1999年小学自然学科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我省参赛课《摩擦力》一课,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计的。现以本课为例,谈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创造教育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即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三大因素构成.传统教育的课程管理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种种弊端。因此要革新课程管理策略.以适应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具体策略包括:树立创造教育的学生观,创造教育的课程开发策略、创造教育的教师策略、刨造教育的教学策略、刨造教育的课程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7.
黄林 《教学月刊》2006,(6):37-39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人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教育能够造就21世纪所需的创造人才,已成为国际共识。创造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等作用,而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在这方面,创造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造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造学改造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创造教育既无大纲,又无课本,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8.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创造教育有它独特的作用。数学创造教育主要应完成下面四个方面的任务。一、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 数学创造教育开宗明义就是要发展受教育的创造力,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不能不注意对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品质进行综合研究,只有明确了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品质的基本内容,才能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形成他们这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他们的创造素质。虽然人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比较复杂的,但数学教育对培养诸如好奇心、创造意识、攻坚毅力、献身精神等良好个性品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创造力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人的素质,它包括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是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人文素质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且是形成创造主体、人格牲特征的内在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理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理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变“教”为“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尤其要还学生以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和敢于表现,使其创造的动机得到增强,创造的潜能和睿智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的进入创造天地,这足在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而更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其不只是让学生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氛围的激励下去发现去创造,正如教育家所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而且努力没法通过学习材料表现自我,这就是展示自身本质力量的创造性源头”一旦学生找到这个源头他就会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这时老师就要通过语文教学去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扶持创造性的健康发展,这时知识就象清澈的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那“创造”就会象春苗得雨,因此,语文的创造性教学就是语文就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陶丽芬 《广西教育》2007,(12B):43-43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初中化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而一个人的创造性能力,主要由个体的创商(CQ创造性能力商数),即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三大数据指标决定。本文就此谈谈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21世纪的热点问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学科应率先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不属于智力范畴,它与一个…  相似文献   

15.
大学创造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造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关于“大学教育应该如何”的教育价值观体系,其立足点是:大学教育应将大学生的“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全面的创造性发展置于核心位置,这种思想的基本内涵体现为:大学教育应以促进大学生人性的完善为其基本理念,应以充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核心、以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个体条件的形成为基本策略,同时,大学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社会化转换为其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并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其演进的轨迹可分为五个时期。创造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总趋势。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创造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素质教育也要依托创造教育。创新教育不能替代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并行不悖。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方法很多,关键是开展创造教育。开展创造教育,必须依托创造性的环境、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造观的现代转型与创造性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当今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物性化”的创造观,即将创造性仅仅视为个体能产生外在成果的“人力”,忽视了其“人性”的一面。新世纪的社会特征既要求人有创造外在成果的“人力”,更要求人具有体现人性本质的创新的精神品性,因而新世纪教育必须树立“人性”与“人力”统一协调的全面的创造观。教育必须实现以知、情、意相整合为基本特征的创造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贞娴 《教师博览》2006,(12):26-27
“心理学文献中再没有比‘创造性’这个课题被人研究更多和被人理解更少的了。”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经成为共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无疑,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依赖教师来实现。而教师对创造性的了解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态度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的判断和评价。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创造性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因而,有必要对“创造性是什…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创造性人格的若干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探讨。创造性人格的内涵,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要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意志;创造性人格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心、独创性、灵活性、坚毅性等。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对创造性才能的科学研究则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础,当代心理学对创造性才能的本质内涵作出了初步科学论断。要进行创造教育,必须用创造的理念改革现有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