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在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操场内圈出200平方米种植草坪,如果进口草每平方米15元,国产草每平方米9元,虽然价格上有所差异,但两种草地的养护费用也有所不同,你会怎样种植?由于没有说明具体养护条件,学生的问题自然就多了。如:哪种草地耐踩?哪种草地施肥费用少?请人护理的费用一样吗?等等。问题就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无处不在,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  相似文献   

3.
今年暑假,我赴南方讲学,列车上遇到这样一幕: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停地向他的父亲提出问题:火车为什么叫火车?火车为什么能跑?火车为什么有轮子?火车多少岁了……他的父亲耐心地解答,可孩子仍不满足,还是一个劲地刨根问底,把这位父亲问得都有些招架不住了。但孩子的父亲依然满面春风地笑对提问,毫无倦怠之色。我大略数了数,孩子一口气竟提了49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旺红 《考试周刊》2011,(85):193-194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何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即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蕾 《陕西教育》2011,(5):61-61
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用数  相似文献   

9.
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现象已经和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是知之始。《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课标》提出的这一要求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充满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12.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他们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今天这个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敢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蒋小华 《教育》2009,(3):60-60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们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和自然提出问题的习惯,成为所有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多个案例,说明培养问题意识的路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保护好奇心理,使学生敢问;适当变式训练,使学生会问;聚焦方法指导,使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