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强 《生活教育》2012,(6):67-70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重新思索语文课的教学。我们要把语文课看成起点,让一篇篇"课文"成为学生奔跑的点点,让师生一起沿着起点出发,共同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学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培养学生乐学、善思、会读的品质,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一、突破重点,避繁就简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往往是中心所在,或是“积累和运用”的重点之一。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文时,如能引导启发学生,于重点处找问题,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十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时本着体现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实践、有情趣的新课程理念,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在变“教案”为不确定的“学案”中,学生都能如文中所述: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学思路:一、自主定向,去感知1.速读梳理,破题入文。揭题激趣后,激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课文是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还是写什么?引导学生运用整体式快读和寻找式快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2.质疑问难,以学定教。速读后,教师设计这样两…  相似文献   

5.
一百个教师教同一篇课文会有一百种课堂情景,这是语文课多姿多彩的一面。它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是师生在不同教学背景下生成不同课程内容的必然反映,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应有状态。但是,无论课堂怎样多姿多彩,语文课毕竟要成为语文课。有一些课曾经红极一时,后来饱受诟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一味追求新鲜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决定性作用,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师  相似文献   

6.
过去,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注重课文分析、分段、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重点语句与词语的剖析。学生主要在教师带领下阅读课文。除了回答一些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以倾听教师讲解为主。教学目标与重点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一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计划性强,基本上按教案上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进行。一位教师在平行班上同一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情形基本相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除古诗文外对选文没有具体限定。各套教材版本不同,选文有很大不同,因此试卷命题趋向不会与课文扣得…  相似文献   

7.
王开芳 《甘肃教育》2006,(12A):34-34
过去,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注重课文分析、分段;概括中一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重点语句与词语的剖析。学生主要在教师带领下阅读课文。除了回答一些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以倾听教师讲解为主。教学目标与重点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一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计划性强,基本上按教案上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一进行。一位教师在平行班上同一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情形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8.
从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变革看选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研读文学作品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出一个好教案是教好一篇课文的基础 ,而研读好课文又是设计出一个好教案的前提。长期以来 ,语文课普遍地上不活 ,特别是缺乏创造性 ,教师对课文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囿于《教参》内 ,不敢越雷池半步 ,只能鹦鹉学舌 ,做《教参》的传声筒 ,语文教学也因此而失去了灵性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的写作是一种创造 ,文章的阅读 ,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因此 ,感受理解的结果就不会是“唯一答案” ,也没有必要是“唯一答案” ,只要各自的感受理解是植根于课文 ,能言之成理就是正确的。如…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低下,教师没有享受到教学成就感,学生也不愿意上语文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艺术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关注的话题,本文探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就如何增强语文教学质量这一话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赵璐 《华章》2012,(1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重在朗读的感情上.朗读感情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朗读课文要设计一定的梯度,使学生拾阶而上.课文的主旨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凡课文都有情感的基调,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对朗读进行正确地定位,是有感情朗读的前提.要读出课文的感情,读者首先要有激情,其次才是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杨疆 《中学文科》2006,(10):76-76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实践着语文课改的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随着课改的深入,每一位教师都要有崭新的教学观念,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然而,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课改中的教学理念将怎样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及其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细化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目标细化。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准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而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照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备课就算大功告成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一旦离开了教参这根拐杖,教师备课几乎寸步难行。长此以往,不但  相似文献   

19.
张正治 《学周刊C版》2014,(7):174-175
谈到语文教学,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语文课谁都能教.但真正能把它教好、教活的没几个人。一节语文课之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这节课不好.沉闷、课堂不活跃.我听了直想瞌睡……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教案为学案.摆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位置.让学生动起来,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化.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的战场.抓住了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有两种教案:第一个教案是先集中教生字,再讲读全篇课文;第二个教案是生字教学和讲读课文交替进行。为了比较它们的教学效果,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何靖华老师曾在虬江支路小学一(1)班和广灵路小学一(2)班,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