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描写与心理刻画的精妙结合,是莫泊桑长篇小说创作手法最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意象与人物的心境、情感同构对应,构成情节和场面,展露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同一意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牵动和引致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心态,从而凸现人物的鲜明个性。这种创作手法使写实情景中的故事情节逐渐被淡化,其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得到了突出和强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 ,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其疏密有致的组合 ,细腻的心理描写 ,语言的平朴、纯净及接近口语等方面对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旨在加深对舒婷爱情诗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丁玲以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起步,以发展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终结,紧随时代步伐、侧重心理描写、注重抒情性及优美的景物描写,创作出一部部风格各异的作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源氏物语》,描写了日本平安朝荒诞的宫廷生活,塑造了宫中贵族妇女的群像,是一部日本平安朝妇女血泪交织的生活史,其主要艺术风格是,通过自然景物描写,展示人物心理,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刻划人物性格,被称为“心理小说”,其艺术成就,如同我国的《红楼梦》一样,堪称“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5.
李航 《成人教育》2013,33(1):122-123
文章对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对其早期的实验小说创作理论包括物象描写、"摄影机眼"的运用进行分析,对罗伯-格里耶在电影小说领域的创作进行阐述,从而对其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进行了探讨,首先纵向梳理回顾了古人和今人对意象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接着树立罗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现当代学者对“意象”概念的解释界定;最后结合具体的古典诗歌作品和古今文艺理论家的论述,对意象和物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二者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硕 《现代语文》2010,(1):135-136
“物象”和“意境”是诗歌的两大组成部分,也是读者进行赏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对诗歌“物象”和“意境”的鉴赏需要读者在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来对诗歌进行品味欣赏。  相似文献   

8.
9.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从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冯沅君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她敢于把男女间的情爱心理健康而真实地表现出来,行优美隽永,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容都有别于同期其他作家。冯沅君早早辍笔于坛不得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但她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诗歌的物象和意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2.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一篇杰作,问世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多数仅仅停留在其思想内容方面,而对于其创作技巧是如何突显主题思想的却较少重视。以创作特色为切入点,探析同中存异的叙述视角、严酷险恶的环境设置、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生动简洁的动作刻画等创作手法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作品来谈心理描写和“意识流”,说明心理描写与意识流在创作技法上各有不同。又各有千秋。心理描写可以吸收意识流创作技法中的合理成分,但绝不可以用意识流创作技法去代替心理描写,但可以在借鉴基础上发展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说“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他的长篇小说无不体现着这一创作思想.他的首部长篇《浮躁》以政治和社会为视角,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作了整体的评判,然而作家因对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无奈而致困惑,因而在以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改从文化视角上寻找新的切入点,《白夜》、《土门》、《高老庄》即体现了作家以“文化批判意识”为核心的创作心理和文化探索精神.尽管作家的种种文化探索仍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15.
章以《魏其武安侯列传》一为例,与《左传》进行适当比较,以窥探《史记》写人艺术的一般特征。论从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精心选择提炼典型事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现其性格,使人物性格显示出多元化的特征。(二)注意通过细节描写,从细处刻划人物性格。(三)多样灵活地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四)合理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对话凸现人物性格,(五)巧妙利用“论赞”形式深化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对比映衬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一条法则 ,是创造艺术美的重要手段。我国明清长篇小说运用这个法则和手段 ,刻划人物形象 ,塑造艺术典型 ,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明清长篇小说的对比映衬艺术 ,不仅丰富了我国小说创作理论 ,而且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名篇《项链》一文的解读,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味经典,应该立足文本,在对文本的品读中升华文章主题,在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中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文章清晰明了的情节线索学生极易把握,学习本文为了让学生有所启迪,受益终生,笔者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多元解读文章的主题:一、虚荣心人皆有之,但不可太过  相似文献   

18.
阿Q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 ,在文学史上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代表 ,主要应归于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 ,鲁迅先生对“阿Q”的心理描写 ,内涵丰富 ,含蓄隽永 ,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善于利用"意象"创造自己的文学世界。他根据自己的美学追求,在自己的美感经验中,通过直觉和创造赋予简单的形象以深厚的韵味,这些寓意之象又恰好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情趣。在《山音》中,川端创作出物象、植物象、动物象、音象等众多的"象",正是这些丰富的寓意之象,让他的作品寓意深刻,含蓄隽永,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  相似文献   

20.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成绩卓的诗人,早在三十年代,便以其新颖独特的诗风震惊诗坛。他早期的诗歌思想深邃,色彩浓烈,感情淳厚,节奏有力,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继郭沫若之后又一次掀起了自由体抒情诗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