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架阁库的建立,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一项壮举,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架阁库制度被后代所沿袭,也是我国近现代机关档案室的主要雏形。它的设立,是宋代档案工作在档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也为后来档案工作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架阁库制度于宋代正式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具备了现代档案管理室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本文就将对宋代架阁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架阁库是自宋代开始以架阁的形式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对我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50多年来,档案界的学者对架阁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涉及架阁库自身含义,还包括架阁库的产生与发展、架阁库的建筑、管理制度、官员等。  相似文献   

4.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后湖黄册库各库房册架使用《千字文》编号,但其藏册的编号并未使用宋代以后常用的“千文架阁法”,本文拟从中探寻其原因,以期对今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架阁”和“千字文编次”首见于佛经庋藏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佛经典籍如何排架、编次的庋藏形式和方法 ,并指出档案架阁管理制度及“千字文架阁法”与之存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史朝代专史研究的先河,其中对"千丈架阁法"错讹的纠正以及对古代档案机构、档案官员和档案思想等的详细考证,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建构郑州大学档案学科发展记忆并丰富我国档案学人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对王金玉档案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探讨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阶段,总结其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分析评价其主要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同时阐发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对当前中国档案史乃至档案学研究的指导价值和启示意义,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并期冀对中国档案史研究有所启发或推动。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9.
文渊阁是明代主要的政府藏书机构,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依据文献记载,考述了文渊阁的建置沿革,藏书的盛衰演变及其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写作界。无论是官方(国家权威部门)还是民间(公研究和撰写)。目前对公格式中“附件”的理解和处理均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笔将之归纳为几点,并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业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并定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全约4500字,共五章36条,分为总则、数据电、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责任、附则。遵循“最少干预、必要立法”的原则,旨在扫除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2.
纪昀是清乾嘉两朝重臣,对清朝吏治之弊端感悟深刻,并以<阅微草堂笔记>予以揭露.本文对<笔记>中描述的腐败现象进行归纳综述,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13.
姚阳 《晋图学刊》2004,(3):50-51
文章分析《中国法》第四版H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丁琼 《历史档案》2006,(2):61-67
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进入中国,此后各个教派的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在康熙朝中前期,西洋传教士来华是受到康熙皇帝的极大欢迎的,康熙允许他们传播天主教。但由于礼仪之争,康熙命令禁止传教,令在华传教士必须领票,不领票的传教士被驱逐出境。雍正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元代监察机关御史台及其地方派出机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所设立的架阁库及其管理制度 ,并对其架阁库的规模、方位、管理制度、官员设置与选任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