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是我国小说的繁盛时期,数量众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小说观念的跃迁性、审美的艳异性、传播的批评性、读者群体的固定性等四个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认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狐,这一动物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现实意识以及其他文化精神的混杂,狐妖形象发生重要演变,总体上一步步由宗教走向审美、从狐男演变成狐女、由魅惑走向人性。这些演变都能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美学体系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以幽默见长的讽刺大师。他在小说中建立了庞大发达的讽刺艺术美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多彩多姿的讽刺艺术审美形态。从取材、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充分了解了鲁迅小说中所展示的真实的讽刺艺术生命、生动的讽刺艺术形象和浓郁的讽刺艺术情感这一讽刺艺术的完美体系和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艺术上也以其独创的讽刺手法,突破了前人的藩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说-听模式,确立了性格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先河,成为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标志和转折点,从而最终确立了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古代小说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反映该时代社会生活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古代小说中研究江南小人物不失为一个独特的视角。不难发现,总体来讲,江南小人物饱含着诗性气质与审美风度,具体则表现在两大方面,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饱含诗性气质与审美风度,而且在精神世界也追求自由与洒脱。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已走向成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并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助笑谈的娱乐特征、示劝戒的教育特征、见情致的抒情特征和显才情的文人特征。标志着唐传奇不仅有别于六朝小说,而且,远远地超过了六朝小说;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开始从浅直、稚拙走向丰满、成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相对不发达,这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的残酷,绝大部分文人惧祸而不敢直接讽刺社会。这种现象导致作家在创作讽刺小说时尽可能委婉含蓄,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假借其他文体形式来结构讽刺小说,诸如游记、寓言、志怪等。这种假体结构模式,既保留了原体的某些特色,又溶进了讽刺艺术的一些风格。因此,对中国讽刺小说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贺雨桐 《文教资料》2012,(33):66-68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的讽刺小说创作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中趋于成熟的时期,除了揭露时弊,最重要的是他讽刺小说的对象在他笔下被写成了圆形人物,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本文着重通过对讽刺小说《新生》、《移行》的分析阐释张天翼对人性的解读,并在童话《大林与小林》中找到创作原型和解决方法,并注意与鲁迅讽刺小说写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叙事上存在着“以三为法”模式,因此,对这一模式进行文化解读和剖析,对其进行定义,并探究其文化成因和审美意义,以便从中探索中国古代小说某些创作规律,揭示其在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的某些关联。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它把我国古代的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那样:"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讽刺手法运用上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批判现实的杰出讽刺小说,它通过众多的儒林人物形象与事件的刻画和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的腐朽与颓败,同时对美好事物给予了颂扬。要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必要从作家的思想根源与“狂、戚、谐、隐”四个方面,即从其起因、发生、发展过程去深究审美思想和审美追求的内涵。去探索其孤愤、悲威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苍凉美,是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审美经验中独特的贡献之一,也是张爱玲小说吸引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审美追求读者群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说,苍凉美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上的自觉审美追求,从客观上说,苍凉美其实是张爱玲人生感受与经验的自然呈现;从外部看,苍凉美存在于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而内在地看,苍凉美其实更深地隐含在张爱玲的生命文本中,正是因为生命在生活体验里内蕴了这种苍凉,才形成审美感知和表达冲动,并凝聚为小说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5.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中、外小说发展分为故事、性格、心理三个层面,并依据各期小说理论和作品进行了论证,根据故事、性格、心理在小说发展过程中各自所处的位置及艺术特征和审美特质,归纳为小说发展过程是对人的反映由外及内、全面、完整的过程,各个层面的小说满足了不同审美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来,中国文学素有讽刺传统,仅以小说而言,从秦汉寓言中的讽刺小说因素到魏晋南北朝的讽刺小说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机锋四出的传奇话本,直到讽刺文学奇葩《儒林外史》以及晚清谴责小说,贯穿着一条引人发笑、令人深思的喜剧脉络。但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的历程中,也许是由于传统社会留给人们的积郁过多、过重,新文学开天辟地的历史使命实在迫切,文坛上到处是悲愤的倾诉与激越的呐喊,而少有超越性的笑声。然而,从文学发展来看,风格从单一走向丰富乃是必然趋势;从接受心理来说,也有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既要悲伦感人的歌哭,又要婉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在纵向上继承了我们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了欧、美、俄等国讽刺文学的成功经验。如果说鲁迅“五四”时期的部分小说——《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幸福的家庭》等优秀作品,开了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那么,现代讽刺小说的相对繁荣,则是在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沙汀和张天翼,便是这一时期在讽刺小说创作上成就显著的两个重要代表。沙汀是主要致力于鞭挞假、恶、丑的作家,素以刻画人物见长。他在解放前的小说创作中,写得最多、最活、最有时代特色的,主要还是国统区农村中的中、上  相似文献   

19.
由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施荣华教授著的《文艺批评论丛》一书 ,已于 2 0 0 2年 3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文艺批评论丛》 ,是施荣华教授近 1 0年文艺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它以现代美学的眼光和审美的角度 ,谈古论今 ,充分挖掘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美学内蕴和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全书分为“文论篇”与“批评篇”两部分。在“文论篇”中 ,主要探讨与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诗歌艺术、理论和小说评点艺术。在“批评篇”中 ,主要研究了当代动物小说的文体特征和美学追求、闻一多的新诗艺术观以及云南儿童文…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清中叶的《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它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科举制度,通过封建文士追求功名富贵的卑劣行径以及他们在科举桎梏下悲哀惨绝的人生,彻底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及其对人性的戕害。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剌小说,它所创造的寓悲剧于喜剧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使吴敬梓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巨匠,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城》是一部在人生边上审视人生的小说, 1947年在上海初版时,在国内外文坛上就引起了轰动。之后,这部小说曾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现早已被改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