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我们应当捕捉课文的情感,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将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进而以言表情、以声传睛,让浓浓的情意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文章有透彻的感悟才能悟其义,悟其情。叶圣陶提出语文教学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现成教科书所收录的佳作为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新的目标提出,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这些提法对落实课标的要求颇有意义。我们知道,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因为情感是文章的主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以情唤情“”读中悟情“”以情感人”。但是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教法简单粗糙,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了“矫情”的误区,难以收到“感人”的效果。以下几种教学现象就很值得大家关注。一、因情设境——“情”“境”分离两张皮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情是教育的根",教师若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将丰富多彩的感情融入课堂,就能让语文课堂情感飞扬,就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情"呢?如何让"情"溢满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斟词酌句品真情;(2)展开想象悟真情;(3)情真意切激真情。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9.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教学不是说让眼光在纸面上跑一阵。”要“潜心会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多留点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不能越俎代庖。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升华。重感悟的课堂,一定会有情的震撼,而情的基点就在于对文本的解读。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成功的教师注重“浓缩”多种情感与学生进行有深度、全方位的交流。这种浓缩的情感应当包括三种:一是教师的“爱人之情”,二是教师讲授中的“感人之情”,三是教学中的“审美之情”。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将这多种情,传达给学生,并使之内化在深层素质中。   教师的“爱人之情”。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没有满腔的爱心,他的教学是很难搞好的。只有具有爱的深情,教师才会更好地备课、讲课,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这种爱心会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生们能强烈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孔爱民 《山东教育》2003,(28):40-41
多年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课堂需要突出让学生在“做”中“悟”。“做”不仅仅是动手做,也是做数学研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丰富身心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悟”即顿悟,亦即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让学生在经历中“悟”学生的认知活动一旦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主动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提…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在“悟”之后能升华“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笔者听了一些教学研讨课,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也就达不到入情入境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背后,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走好“读悟结合”的捷径。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体会到 :教学若要成功 ,需要以情感为纽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人小情多 ,说他们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主动投入 ,进而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学生们带着这种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其学习效果是令人惊讶的。学生有情 ,我们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而二者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我们教师的情感。因此 ,我们必须将情感作为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2,(29):46-46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悟情悟理悟无字之文章;品诗品文品有字之美味。”意思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人生而课本的作用是工具。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但多年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系统,突出工具特性,其结果造成一代代人继承、延续、加工、完善所形成的一套套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了这样的教学:让无数的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用同一种规定的方式,读同一篇规定的课文,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20.
张洪洲 《山东教育》2002,(29):44-45
卡特金曾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更需要教师以饱满之情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学习之情,即进行情感教学。因此,教师、学生以何种姿态、心理和情感进入教学角色,对情感教学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尤为重要。一、学生:亮化心情,平展心田迎春光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固守“学生”角色,不越雷池一步,以灰暗的心情、消极的态度,等待教师大驾光临;从“讲政治”的高度谛听教师的“谆谆教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