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称邢乐仁钓友为老师,是由于我非常喜欢读他的文章,读他的文章觉得实在,有深度有用,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邢老师在《也谈“呛水”》一文谈到的遛鱼的过程就是强迫上钩的鱼大量消耗体内氧气和耗尽体内贮备能量的过程这一基本观点,我非常赞同;但关于“呛水”的某些说  相似文献   

2.
常听钓友们说起钓上大鱼后,连“呛”几口水令其俯首就擒的精彩故事,凡被“呛”之鱼,很少有死里逃生的,因此,钓大鱼“呛水”使其迅速晕死而失去抗争力,便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遛鱼方法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3.
张福顺  蔡迎红 《垂钓》2001,(12):34-36
六、手竿遛鱼简述 遛鱼又称引遛,意在让你用竿线引领着它在水下推磨,等累乏了,它自然就上来了。笔者以为在整个遛鱼过程中都不宜主动拖鱼出水“呛”它,因为鱼见了亮会“毛”的。应在不刺激鱼发狂的前提下“斯文”地遛鱼,这对提高上鱼率和保持窝儿不散均有益处。对此,我在2001年第六期《垂钓》上有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4.
傅常奇 《钓鱼》2005,(7):29-29
读了2005年《钓鱼》杂志第4期“8”字遛鱼法的文章,很受启发。这种“8”字遛鱼法,在我多年的垂钓中曾多次使用,实践证明此遛鱼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陈中春 《钓鱼》2005,(7):28-28
读过《“8”字遛鱼法可行》文章后,我觉得“8”字遛鱼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杜向东 《钓鱼》2005,(18):34-35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学到黄适之大师在手竿钓混养鱼时遇上大鱼的一个遛鱼奇招——“如果鱼的力量很大,实在抬不起竿时,这时可以反腕将竿倒插八水里,同时尽量将竿子往回拉,这会起到竿和鱼能保持角度的作用”此后我便将此法取名为竿倒插遛鱼法,以待钓中一试。在后来的钓鱼中,先后四次遇到抬不起竿的情况,眼看竿线将直,及时使用“竿倒插遛鱼法”,除次断线,其它三次均化解了鱼的冲力。我为此遛鱼奇招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7.
钓鱼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好不容易钓上了一条大鱼,三两下让鱼给跑掉了,实在可惜。鱼脱钩有两种情况:一是鱼钩渔线不够结实;二是遛鱼过程中力运用不当。如果力运用得当,小钧细线也能钓上大鱼,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因此,遛鱼过程中巧妙运用大极拳注的“四两拨千斤”对防止鱼脱钩是非常有用的鱼受到的力是线的拉力,遛鱼的效果不但和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人用力的方向和鱼游动的方向应该形成某一合适的角度。一般是用变换竿子的角度来调整拉力的方向。遛鱼时竿子的角度(竿与线的夹角)对遛鱼成功与否很重要。有两种角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1年第七期33页和34页登了两篇关于遛大鱼“呛水”是否正确的文章。看后觉得很有意思,也想就“呛水”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虽说我非常喜欢钓鲫,但从未停止过手竿搏大鲤,那种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累得你手臂发软、浑身冒汗的感觉,实在是一种与钓鲫完全不同的另类享受。  相似文献   

9.
遛鱼游击战     
赵玉堂 《垂钓》2002,2(12):17-20
从大鱼上钩到出水入护,每一环节无不充斥着人与鱼斗智斗勇的无穷乐趣。我积40余年的垂钓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运用游击战术遛鱼的玩法,觉得很过瘾?遛鱼游击战术总的战略原则是“鱼驻我扰,鱼进我退,鱼突我放,鱼疲我擒”16字方针。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黄英忱 《垂钓》2001,(11):35-35
手竿“8”字遛鱼法,是广大钓友熟知的一种较为科学的遛鱼方法,本文不再赘述、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手竿较软、钓线较细、钓钩较小且钓上大鱼时,采用它就很难奏效。因为采用“8”字遛鱼法的前提是竿线能承受住大鱼的重量和冲击力,一旦这种力量超出竿线的承受力,就很难使用。勉强为之,不是竿折就是线断,使大鱼逃之天天。  相似文献   

11.
叶茂强 《垂钓》2011,(12):54-59
我发现,那是一条“红尾”,有一斤大小。我连忙抢拍了几张遛鱼的“弯弓”镜头。独自垂钓,不能拍下完美的遛鱼镜头,也算遗憾……但这也正印证了电影《金色池塘》中关于“完美”的哲学观——“缺陷美”才是真实的美。  相似文献   

12.
溜鱼大法     
周军 《垂钓》2005,5(12):35-37
北方海钓高手周军先生经过长期潜心研究,针对北方海域的特点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钓法,将其命名为“溜鱼大法,没错,您一定要看清.这是“溜鱼大法”,一定要先“溜”鱼,再“遛”鱼……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30余年的恋钓中钓过一些大鱼,其中多是草鱼。“过手”的多了,也就从中琢磨出来一套路数——遛大草鱼的基本方法。 遛大鱼的过程分三个时段。第一段,5千克以上的大草包中钩后一般要进行3~5次的冲击,这个时段为冲击期。 大草鱼中钩后的“爆发力”很大。要取得遛鱼的成功,最为关键的就是必须千方百计抑制大鱼中钩后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10,(21):14-15
钓大鱼 三七调 手竿搏大鱼一直是个难点,前几年出现过好几种手竿搏大鱼的理论,如横“8”字遛鱼法和平“一”字遛鱼法。我们知道,鱼竿和钓线的弹性都有耗鱼体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曾鹰 《中国钓鱼》2001,(7):34-34
《中国钓鱼》去年第七期,有篇《钓大鱼“呛水”新解》的文章。文中说,钓上大鱼连呛几口水就会令其俯首就擒,使其迅速晕死而失去抗争力。读后,对此观点不敢苟同。钓了几十年鱼,也听过不少钓友讲过“呛水”的技巧,呛水的作用。但把它夸大得那样神乎其神,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既然鱼类是用鳃呼吸的(文中讲得详尽而正确),也就没有必要为“呛”字下定义。用鱼池的鱼做实验,较大的鱼不知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6.
再说遛鱼     
李学成 《钓鱼》2005,(8):26-26
遛鱼没有固定的模式,更谈不上8字遛鱼,要根据鱼情、水情、和钓具装备来决定遛鱼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善变的技巧,就可以减少跑鱼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一、“呛水”是将鱼头提离水面而暴露于空气之中。虽短暂,但频繁。使鱼间断性地进入了“无氧区”。 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能够十分有效地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但一般却不能吸收和利用大气中丰富的氧。离水的鱼儿活不长久,这不但因为鳃需要保持湿润,才具有摄氧能力,而且柔软的鳃只有在水环境中才能伸展开来,扩大与氧的接触面积,一离开水,鳃片、鳃丝、鳃小片就要叠合起来而失去呼吸能力。鱼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就和用肺呼吸的人类不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提出名为“呛水”,实为“呛气”。这个论点似乎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8.
张侠武 《钓鱼》2005,(3):54-54
有不少钓友认为鱼线轮的轻重,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抛竿钓鱼不像使用矶钓竿那样在整个钓鱼的过程中都需要端着。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因为钓鱼活动中,还需要有一个遛鱼的过程,遛鱼时,钓组的重量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喜悦之感大于体力的消耗,钓者不容易觉察而已,况且抛竿钓鱼主要是以大鱼为主,遛鱼的时间相对较长。钓鱼是一项有情趣的活动,过度的劳累必然会影响到钓者的情趣。虽然在垂钓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劳累,但人们可以通过配置好的钓组,减轻劳累的程度以获得更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海竿钓到大鱼,如何遛鱼,是个高超的技巧问题,也是人与鱼斗智斗勇、事关遛鱼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铨 《钓鱼》2005,(23):22-23
遛鱼给钓鱼人亢奋的激情和难以言表的快乐,也常常给人咬牙顿脚的遗憾!遛鱼不是粗活,而是细活、巧活。尤其是手竿遛鱼,贵在用竿巧 用力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