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呼唤新型的企业文化。构建这种文化必须考虑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知识经济的冲击以及国外企业文化理论等要素。这种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文化必然影响我国的道德教育。通过坚持教德教育的超越性、培养道德主体的创新精神等,以联结市场经济文化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的组成部分。组织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科学内容.受到现代管理者的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为人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导向上、思想上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组织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必将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组织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作用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旧的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逐步被新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旧机制的接轨中,旧的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结构和文化道德体系,已随着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显露出某些不适应性.这种社会结构性危机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机制的冲击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文化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文化刘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这个变革不仅极大地震动了我国的经济领域,而旦也给我国的文化领域以巨大的冲击。本文试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考察市场经济给传统文化带来的新问题,指出应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的转轨,必然会在伦理道德方面得到反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负面效应不断凸显,同时道德和社会人文环境方面出现的一些严峻状况,干扰甚至严重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包含着道德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不乏我们今天仍然应该继承和弘扬的民族传统美德。市场经济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建立在本民族的传统基础上,传统道德中的若干内容对今天的市场经济仍有一定的现代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建立新的价值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理想、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统筹兼顾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因为这不仅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们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借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全面审视传统文化,挖掘、改造其中与市场经济相容并且有益的成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支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理性利益观,整体利益意识,和合思想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经济运行机制与观念文化是契合而生、相伴随而行的。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运作过程同时也是观念文化对其支持的过程。同自然经济相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具有开拓性、开放性、民主性、独立性、平等性等特征的观念文化。观念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不利的因素,我们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主旋律的改革、发展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加快了,力度加强了,范围延伸了。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没的关系;我们应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认清国民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和挑战的严峻局势逐渐凸显。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充分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新时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同几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党的先进文化建设要扬弃传统文化等重要内容,对剖析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石指导党的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思想及浑厚的文化精神内涵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既融通一致,又有冲突矛盾。因此,探讨、分析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政治文化也在迎接着机遇和挑战,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特征。在市场经济对我国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的大背景下,要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公民意识培育、构建橄榄型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力践“以诚取利”、“以信取利”和“以义取利”的经营之路。带有明显的儒家“诚信”思想。这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中仍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诚信经营;要大力抓好社会道德建设,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结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努力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到列宁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的必备条件之一。建构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文化 ,应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从实践出发 ,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这种新型道德文化体系的确立 ,应建立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内在合理性的基础上 ,既着眼于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亦着眼于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诚信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诚信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塑造社会主义诚信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诚信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建构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文化。当前,我国社会诚信问题凸显,加强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诚信文化的形成有其自身衍生条件,如不断繁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优秀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等,这为社会主义诚信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诚信文化价值观,不断发扬传统诚信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同时科学借鉴西方诚信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对诚信文化进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总结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划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只有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