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堪称中国证监会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所推出的最重要的举措.其目的是凭借独立董事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专业优势,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掺“沙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以改变普遍存在的因“一股独大”进而“一股独霸”所导致的治理失效问题,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责任追究机制、薪酬制度及我国的金融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这种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问题高管"谈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问题不断、屡禁不止,凸显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体制性缺陷,监督缺位甚至知而不为,内控机制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内部制衡机制失效等。改善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各方面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吕济庆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B):128-128,126
2004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高管问题不断、屡禁不止,凸显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体制性缺陷,监督缺位甚至如而不为,内控机制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内部制衡机制失效等。改善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各方面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期权激励机制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约束激励机制的“乏效,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乏效。而对经理层的期权激励制度是完善机制的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缺陷,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导致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根本原因。应从强制执行累积投票制度、引入远程投票制度等措施来加强公司董事会治理,从而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切入点,以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分析的框架,探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关系,剖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办法,希望能够为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微观管理,会计信息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所存在的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环境的缺陷,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目前最大的弊病。2001年.中国证监会明确规定通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来规范上市公司内控机制。然而,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导致我国的“内部人控制”具有特殊的内容。不仅如此,围绕独立董事制度的其他一系列问题也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难以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9.
将以往对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质量表现和治理机制的独立、不系统的研究整合起来,首先分析企业CSR治理机制,然后选取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CSR表现和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CSR治理机制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CSR表现正向作用于报告质量,但这种作用是在CSR治理机制的部分中介效应下实现,其中文化机制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揭示了CSR治理是决定企业能否根据CSR履行情况客观真实地披露责任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郭军  赵息 《软科学》2015,(4):43-47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南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百佳公司中的7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与中小股东和社会的关系越协调,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但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引入双因素交互作用因子后,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2006年沪市A股制造业24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VED1来测度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例有所提高,但整体披露水平仍然较低,行业间差异较大,披露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2)公司规模、行业类型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正相关关系,规模大的上市公司、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3)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不影响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熵理论及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引入治理熵概念,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的演变规律,提出公司治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最后,本文引用2004--2010年7年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的变化趋势验证,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效率遵循长期向上发展局部时段出现停滞和后退,证实了公司治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玉明  李荣  闵亦杰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17-1425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行为。研发投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尚缺乏广泛的经验证据。通过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研发投资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理论模型,以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文化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文化能够从价值观念、制度以及企业行为实践等方面影响企业进而促进研发投资;(2)制度环境负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相比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创新文化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更大;(3)两职合一正向调节了上述关系,即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创新文化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情境下,创新企业之间出现创新挤出,削弱了集群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知识资产治理的战略行动来填补制度的失效或缺位。本研究以桐庐制笔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探讨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演化逻辑,研究发现:第一,集群情境所特有的邻近性(包括地理、制度、认知等),使得基于独占性视角的产权制度治理知识资产过程中存在失效或缺位现象,整个集群陷入“近墨者黑”的恶性循环;第二,集群内创新企业通过“连横”“合纵”等制度创业策略,能动性选择、调整或重构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的制度场域边界,推动基于合法性视角的本土化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化;第三,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模式可分为基于专利法律的独占自治模式、基于社群规范的社群自律模式和基于多元制度的多元共治模式,从动态角度看,知识资产治理模式的形成与演化并非总是沿着同一路径,能动性、本土化成为模式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庞震  张琳 《未来与发展》2010,31(1):96-98,88
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国有公司运行的指挥中心或调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与功能,其次深入研究了我国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6151份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检验机构持股如何影响企业并购绩效以及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受到何种因素制约的理论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持股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管理层持股、企业性质、独董占比和股权集中度在机构持股和企业并购绩效关系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它们均加强了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行为会影响公司业绩和盈余质量。本文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探讨机构投资者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较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显著更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增持行为,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会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可见,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实质的积极作用,反而使上市公司增加了更多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以香港上市的202家中资公司(H股和红筹股)和配对的202家内地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本文从高管薪酬一企业业绩的角度来研究香港上市是否能够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体系.研究发现,A股公司高管的现金收入对业绩的敏感度高于香港上市公司,而后者高管的持股比例时业绩的敏感度要高于前者.并且,大股东的存在会加大两地上市公司的差异.这意味着赴港上市能将高管激励从传统的以短期现金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长期股权激励为导向的体制,而且大股东在这种转换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