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要思变     
张铨 《垂钓》2011,(5):32-33
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钓鱼也不能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季节变化、天气变化、钓场变化、钓位变化……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都会导致鱼情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钓鱼必须要学会随机而变。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11,(18):40-41
在多年的钓鱼中,笔者发现有很多钓友,都是在喂好窝子后,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是一副钓组钓到底,而不知道去改变钓法和钓层,一旦无鱼咬钩,也只是一味等下去,最多也只是换个钓位。这些钓鱼人一般靠的是运气,其钓获量就可想而知了。但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换钓位的,只需作相应的调整就会重新有鱼咬钩。因为鱼情是在不断变化的,随天气、  相似文献   

3.
郁文生 《钓鱼》2006,(24):16-17
冬钓历来受客观因素制约和“传统”观念困扰,至今在某些区域和少数钓手中仍遵循有悖于变化了的大自然规律的做法,久而久之,便形成错误理念。给钓鱼运动发展和提高钓技都不同程度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内容:误区一不利于垂钓天气莫出钓有些钓手只知道冬日选择晴好天气出钓鱼获佳。而忽略“不利于垂钓”天气和天气行将有较大变化前1~2天好钓鱼的事实。可谓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晴好天气固然好钓鱼,也好理解,即是风和日暖  相似文献   

4.
暮春时节,久藏深水域的鲤鱼,开始游向饵料丰富、水温暖和的浅水域四处游弋、觅食,正是我们垂钓野鲤的大好时候。一、选择适宜的出钓时间。出钓时间的适宜与否,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选择无风的晴好天气,或微风的晴好天气,或天气变化前的天气出钓。  相似文献   

5.
郭铁钢 《中国钓鱼》2005,(12):10-10
“九月九鱼封口,立冬莫往塘边走。”随着季节变化,天气逐渐寒冷,不少垂钓爱好者刀枪入库,偃旗息鼓不再出征了。实际上根据冬季气温低、食物少、大鲫懒动喜荤的特点,采用小串钩逗钓,钓深,同样可以做到锦鳞盈篓鱼满筐。  相似文献   

6.
张凤林  郑之 《垂钓》2001,(2):49-49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与水温仅仅相差0.5~1℃,且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鱼类必须适时选择它们能够适应的水温带活动。钓鱼人只有抓住鱼类这种趋暖避寒的特性,根据季节的冷暖、天气的阴晴、水的深浅、水草的分布等情况,准确判断各种鱼的活动区域,确定钓位钓点,才能有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华连洪 《钓鱼》2005,(23):35-35
大凡野钓者,近者跑上十多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为的是钓有所获,钓中取乐。可往往事与愿违,有时不仅累了个汗流浃背,还落得两手空空。气也,恼也。究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钓场无鱼,其二,天气作怪.其三,钓技不精。钓场是否有鱼,那是钓者信息掌握准确度的问题,钓技不精,可待继续提高。在此,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可天气是否作怪,出门前或在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判断天气情况,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了解阴、晴、雨、雾、风外,还要学会观天看物,全面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预测钓获,从而作出是否出行或返程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郁文生 《钓鱼》2006,(7):30-31
鲫鱼是一种数量多、分布广、食性杂的鱼种,它适应能力强,江、河、湖、库都能生存。一年四季都可钓取,只是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其钓法略有所别。因此在春季钓鲫鱼,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择日择时初春时节,寒意犹存,只有风和日暖、连续数日晴好,气温稳定温差小的天气,才是出钓最佳时期。如遇寒流导致低温,切不可轻易出钓。在时间上,尽量避开温差大、鱼类难以适应的时段,选择气温恒定天气出钓较为理想。时间的变化,鱼类活动的规律亦在变,在时段的选择范围上,要逐步变化。暮春时,应改钓早晚;持续多日晴好天气,有时反而不利,会造成水温连续升高,鲫…  相似文献   

9.
关鸿文 《中国钓鱼》2006,(11):12-13
初冬天气,有不少明水或薄冰可砸开岸钓。不过这时钓冰碴寒水,在择时、选位、备具、用饵及施钓技法上另有高招,一切从“暖”,做到“五宜五不宜”。  相似文献   

10.
吴荔良 《垂钓》2014,(1):16-16
2013年11月8日,我下班以后和钓友老朱迫不及待地赶往罗甸县干岛湖,准备好好过两天钓瘾。由于天气渐凉,干岛湖的水情和鱼情都有所变化,因此我和老朱只能通过不断变换钓位来寻找鱼群,各自选定钓位时,已是次日上午9点多了。我们的钓位在一处网箱附近,两个钓位相距约20米。  相似文献   

11.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这是老生常谈的经验,大家都知道,但能否运用自如就不一定了。在实际作钓中,选位前,还要结合影响钓鱼的天气、水情、地形、鱼情等因素来考量,如不顾实情,就会得不偿失。这一点在初春库钓时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2.
杨美健 《钓鱼》2008,(1):45-45
动物、昆虫和钓鱼有联系吗?回答是肯定的。总的来说,陆生动物也和鱼类一样,能感应未来天气的变化,某些动物或昆虫的反常行为,能为钓鱼人提供准确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来选择出钓时间,准确的掌握鱼类索饵的规律,减少出钓的盲目性,提高钓获量。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7,(5X):23-23
野钓钓位的选择能力是考验钓手实力的最重要因素,占领一个好的钓位是丰收的基本保证。好的钓位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鱼,二是有利于操作。是否有鱼应从有利于鱼藏身、鱼的天然食堂、鱼的洄游路径三个方面来考虑,再结合天气、风向、水温、水的溶氧情况综合判断;有利于操作则要求岸边相对平整、有足够的起鱼溜鱼空间、能够保证钓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08,(13):15-15
有时候钓位是决定性的,只是这个“有时候”说不清楚,一团迷雾。比如直岸有一处拐弯,“转角遇见爱”。可是昨天钓得好,今天也不错,后天风一转钩像落在水缸里一样。这就是魅力,追求完美的魅力。 好钓位是因为好天气、好时段、好钓饵、好浮标……有利因素占全了。诸好并一好,就是不这么好的钓位也不会嫌弃。不过笔者倾向好钓法。  相似文献   

15.
汤梦君  张晓芹 《钓鱼》2014,(13):44-45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宜宾周边一连钓了好几个水库,鱼获都不怎么理想,远未尽兴。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于钓场的鱼情、天气及气压、钓位的选择、钓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原因。总算盼到周末,又一次在"该去哪儿钓"这个问题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相似文献   

16.
刘汉初 《钓鱼》2006,(23):32-32
在影响鱼类正常生活的摄食活动的各种因素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但是,在寒冬来临时采取一些相应的举措,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温给垂钓造成的负面影响,取得不错的钓绩,我和钓友的冬钓实践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张忠江 《钓鱼》2007,(9X):42-43
东北地区,立秋以后,天气虽然一天比一天凉了,但在秋分前的初秋气温还较高,仍可像夏天一样正常钓鲫鱼,而秋分后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寒潮天气多,气温和水温昼夜温差很大,如果这个季节钓鱼仍像夏季钓鲫鱼时,用一种钓法和一套钓组,在一个钓位钓一天,是肯定钓不好的。这个季节要想钓到鲫鱼并有好的收获,不能死守,必须要灵活。要主动找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大中型水库水深面广,水底地形复杂多变,导致大鱼稀少。因天气变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各种原因,导致鱼活动的泳层并不固定,在底层的大鱼就更加少了,并且都很难钓,有时垂钓好几天,也并不一定有大鱼上钩。尤其是喜欢在底层钓大鱼的钓友,在不了解鱼情、食性、钓法和天气变化的情况下,一般是很难钓获大鱼的。  相似文献   

19.
一、钓位的选择 冬季破冰钓鱼时,钓位很多,可在结冰的大水域上任意凿冰,但是好的钓位选择是有讲究的。冰下的水温呈现有规律的垂直变化,近冰层的水温为0℃左右,在冰下水深不足1米的情况下,当气温骤降的时候,底层水温明显下降。而冰下水深达到1.5米以上时,即使出现大幅度降温的天气,底层水温也比较稳定。若天气晴暖,可在水稍浅的地方垂钓;若天气连续严寒降温,则应找水深的地方垂钓。  相似文献   

20.
吴芜 《钓鱼》2010,(18):10-11
钓鱼比赛抽签入位,70~90分钟一场。由于钓位靠得近,一旦落后,机灵的钓手会在用饵、线组、钓法、钓棚等方面借鉴两侧钓手。然而,借来的技术即使立竿见影也很难持久,原因是钓点不同、鱼情不一,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去统一。另一种情况是不论鱼情怎么变化,除了用自己熟悉的技术应对变化的鱼情,不管别人怎么钓,我行我素。结果是善变者逞一时之威却赢不到最后,就像兔子和乌龟赛跑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