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中学的一门主课.也是美育的载体,语文教材中储存着许多审美信息。蕴藏着强大的审美潜能,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然而.在某大学调查高中课程时.大多数学生把语文课列入仅次于政治的第二门最不感兴趣的课程.甚至社会舆论也把语文课说成是“误尽天下苍生”。据权威人士也解.语文教学处于如此难堪的境地,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私塾语文教育和外语教学给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着眼,阐述了背诵对于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性,并着重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教育功能及倡导学生背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心理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以及与其他的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相似文献   

6.
范玉红 《现代语文》2004,(10):27-29
人文性才是语文课的关键所在。但由于现实的压力,我们多的是那些完全不顾及人文性的急功近利的语文课(只把语文当成一个工具来认识),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只知空泛的语言解释,谈不上对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语教育总是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把语课程当作自然科学,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把对待物理世界问题的方法移植到精神世界问题上来,把语视为与其他非人学科并列的“应用”性学科,过于强调“语用”功能,导致语学科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忽视了语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语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了语教育的效率,打击了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完全背离了语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加强语文学科心育的实效性研究对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门学问。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生硬地进行一段爱国主义宣讲,无疑会破坏教学的整体效果,无论是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都是不允许的。使用“渗透”方法较为恰当。“渗透”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的体现,用这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原则与实践。受教育者接受一门先进的科学知识需要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全面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过程。我们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符合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的认知、记…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无不包含着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发展,于是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课改的实施,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不光是一位合格的劳动者,同时也要更懂得生活,能在生活中体味人生的真谛,懂得人生的美,并能为之不断作出重新诠释的有创造性才能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13.
中学语文的教育功能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家长片面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教育功能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教育功能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教育功能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帮助人们消除不良心理,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600万,占总人口的1.23%;而青少年中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达到3000万。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引起全国上下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教百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己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学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强化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20.
刘丹 《文教资料》2014,(4):45-47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拓展文本,优化心理教育;指导写作,融入心理教育;开展活动,促进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