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女不到校,家长当被告”。本报11日一版报道谷城赵湾中学状告学生家长案,5日公开审理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法院调解期间,除一名学生远在内蒙古打工联系不方便外,其余4名辍学学生先后返校。 19日,笔者来到赵湾中学,据初三(1)班老师介绍,该班刚返校一个星期的学生柏远琴又辍学了。 在教室,记者看到尽管柏远琴的座位空着,而同座把她的桌子擦得千干净净(图1)。  相似文献   

2.
一   今年 6月初,成都电视台《今晚 8∶ 00》收到一位成都退休老人的来信。信中说,前不久她到宜宾市兴文县去的时候,发现那里的边远山区中有许多孩子因为贫困,拿不出每学期百元左右的学费而不得不辍学,即使仍在上学的孩子,也大都因经济问题面临着随时失学的危险。她恳切地希望《今晚 8∶ 00》的记者能去看一看,帮帮这些无助的孩子。   《今晚 8∶ 00》的负责人叶文林接到这封信后,深为老人的善良与爱心所感动,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节目线索。   6月下旬,叶文林、郭月等赶往兴文县,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是2004年开始从事法制报道工作的,先后采写稿件750篇,被各级媒体编发630篇,每当收到样报样刊都很感动和欣慰。  相似文献   

4.
程天敏 《新闻界》2002,(4):60-61
请允许我在此向新闻界同仁推介一篇综合新闻。它载于2002年5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广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本报广州5月6日电记者温红彦、刘霄、王可报道:我们常常轻松而随意地使用“座无虚席”来形容观者的众多、来烘托场面的精彩,新中国的义务教育为追求“座无虚席”,筚路蓝缕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座无虚席”在广东省的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课堂上成为现实,去年秋季以来,广东已基本做到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对于广东省委、省政府来说,这4个字并不轻松,因为它承载着全省88.8万贫困中小学生书杂费…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家庭档案中.有一张经过修裱的毕业证书.每当看到它.往事就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 1950年我毕业于辽东省盖平县(今辽宁省盖县)第二中学,因为盖平县第二中学只有初中部,所以我想考一个好的高中,将来读大学。我很幸运,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我被保送到沈阳市第二中学读高中.当时保送的学生共4人。  相似文献   

6.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7.
新闻窗     
王晓强用稿费资助失学儿童受表彰本刊讯延旭、文尧报道:5月底,济南军区某医院报道员王晓强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400余元稿费,全部资助给沂蒙老区的两位失学儿童,受到医院的通报表彰。不久前,王晓强得知一位沂蒙籍战士的父亲患重病,因治病欠帐较多,生活困难,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和妹妹被迫辍学。于是,王晓强就将自己积攒的稿费寄到这位战友的家中,让这位战友的弟弟妹妹重新回到了学校。《信阳日报》积极为驻军培养报道人才本刊讯丹君、张驰报道:河南省信阳地区《信阳日报》积极为驻军某部培养新闻报道人才,近3年来,先后帮助该部25名…  相似文献   

8.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纪念日。我们档案战线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军营走来的,他们脱去军装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军人情结都依然浓烈。作为一名军营走来的老兵,每当我从军营门前走过,每当我看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危急险难的场合解放军赴死为民的动人情景,我的军旅生活情景便浮现在脑海。60年了,当我从一名热情奔放的中学生变成一名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的一些情节至今记忆犹新。1949年仲春,我的家乡信阳解放了,失学  相似文献   

9.
有心人不难注意到:报端常有某户两个儿子同时上中专和大学、某人连送3个儿子参军、某家4个孩子失学急待救助之类的报道.读过这类报道,谁能无动于心?然而,我在动心之余,印产生了一个“怪”想法,就是“超生无妨”.而从闲谈中了解到,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止我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丁萨 《大观周刊》2010,(34):8-8
2004年,云南信息港上一个名为非烟非雾的网友逝去,为了帮她完成抚养一名失学女孩的心愿,身患癌症的陈明和朋友们开始捐助富民县小女孩普少梅完成学业的计划。自此之后,陈明的捐助行为便再也没有停止过,每当有需要帮助的对象时,陈明便在网上发帖,各行各业怀揣爱心的网友便自发进行捐助,每次收到捐助款后,陈明便和朋友们亲手将款送到受捐者手中。“又有一个孩子可以完成学业了。”  相似文献   

11.
元明 《兰台内外》2009,(2):64-64
某记者到一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所到之处尽是这样的大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心里很欣慰,从中看到了这个地方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抗战胜利后我在南京中南中学(教会学校)读高中,由于家境贫寒,读了一学期就辍学了。1949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到南京新街口买东西,看到《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南京招生的广告,招生简章说明需要招电讯、卫生、后勤、文艺、新闻等学科专业。看到报纸后,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曾想过等高中毕业后,就去学电讯或读卫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下午,一名20多岁的男子在重庆渝中区磁器街劫持一名4岁小女孩。重庆警方启动紧急预案,劫持人质者被当场击毙,小女孩平安获救。从媒体刊发的现场图片来看,男子将一把锋利的菜刀死死地抵在小女孩的脖子上,面露狰狞,而刀口下的孩子则显得十分迷茫。多家媒体对此做了报道。事件的结果令人感到欣慰:歹徒被击毙,孩子安然无恙。可这个“安然无恙”恐怕只能限于身体上,从心理上来说,孩子受到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她当时的确没有哭闹,可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其心理素质好而从容不迫。孩子那么小,可能在那时已经吓傻了,懵住了。在长达两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14.
无声的回报     
看到1994年春节北京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获得成功,城市不再鞭炮齐鸣、硝烟弥漫,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在报道上,我作为第一个对北京燃放烟花爆竹提出异议的记者,7年前的首次疾呼,终于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5月5日,山东人口报社全体同志满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专程到地处沂蒙山区的蒙阴县野店乡北晏子村,看望各自结对捐资助学的孩子。去年,在希望工程建设中,报社每个同志与这个村失学和即将失学的一个孩子结成了对子,在经济上予以资助,不少同志还经常通信联系,鼓励孩子成才。为加深与资助对象的感情联络,促进希望工程的发展,报社党支部组织了这一认“亲”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王沾云 《新闻窗》2005,(1):61-61
细细算起来,从事通讯报道工作将近十年了。爱上新闻写作,缘于一件小事的启发。那是1995年的夏天,在贵州省安龙县一个边远山村当小学教师的我在家访时了解到班上一位名叫黄保飞的学生,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面临失学。为帮助黄保飞同学摆脱困境,在组织班上学生对黄保飞献爱心的同时,我写了一封求助信投寄贵州日报社,  相似文献   

17.
低角度 几年前,每当冬季来临,北京市民都要大批购买大白菜储藏过冬。那时,居民区内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白菜和满地的菜叶。而我们年年报道白菜上市的照片不少,却少见新意与亮点。1999年,在我浏览法新社照片的时候,看到有一张同样题材的照片(图一),令人眼  相似文献   

18.
在一新闻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摄影报道:照片上,几个人抬着一个溺水身亡、几近全裸的孩子顺着河道的斜坡往上走。相关的文字大意是:假期,一个孩子野外游泳,溺水身亡。实事求是地说,这则报道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藉此引起其他家长和孩子的警觉。但是作为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被这幅照片深深地刺痛了。如果这个溺水身亡孩子的母亲在承受突然间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时,再在媒体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尸体,看到已经逝去的孩子还要赤裸着身体给别人作负面教材时,她该会怎样的肝肠寸断?不知道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在拍片和编辑稿件时是否会想到这位遭遇失子之痛的…  相似文献   

19.
当了几年法制报刊的编辑,原以为自己在做一种十十足足有益于社会的大好事,所以每当新的一期报纸出版,心中自有一番欣慰。可是,最近遇到的一件事。却使我颇为震动。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与朋友相聚,他告诉我一件事:一天,他的12岁的女儿突然问她的母亲:“妈妈,我什么时候要变成坏人了?”其母愕然,心想这孩子怎么会问这个问题,追问之下,才知是女儿连续看了几期某法制读物,看到上面尽是违法犯罪的坏人坏事,便以为人最终都要变坏的。其母恍然犬悟,再也不把那份法制读物带回家了。一份法制读物,居然在一个少年心灵上产生这样大的“副作用”,并因此被列为孩子的“禁读书”,大概是编辑们始料未及的。于是,也很自然地引起我这  相似文献   

20.
刘新平 《大观周刊》2011,(40):110-110
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赋予他们的权利,而法律本身又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是,在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的现阶段,要减少或阻止学生的辍学,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这项工作还是需要学校教师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减少或阻止学生的辍学,为此,了解学生辍学的原因就成了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