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了重新认识。一、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物”(教材)不见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将思考点放在“学生是怎样学的”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位教师教学数学一年级(上)“5的认识”。学生通过30分钟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或图片)进行操作,练习“5”的组成分解。操作后按照原定设计是练习书本上的题目,这时教师…  相似文献   

2.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坚持“三为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存于教学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和学是互相依存的。构成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教学就变成了“自学”,而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落实教学计划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起决定作用,这是客观…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简言之,“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然而,现今许多教师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一般都采用“老师台上讲,…  相似文献   

5.
我一向认为,教学方法,难拘一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法各异,殊途同归。但是,有一条原则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教”的动机必和“学”的效果相统一,教法的善拙应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次为检验标准。因此,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注重教学生读书之法,让学生会读、悟得、致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教学生学”的初步尝试,似觉略见成效,兹不惮粗陋,试以《海燕》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如次。《海燕》一文,我用两教时授完。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及注释,划出生字难词,并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学”同步.就是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教示学.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同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学?过去往往理解成“教师教-学生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应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蒂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要靠离校后的体现,因此,掌握学习本领至关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会了”学习(即掌握了学习本领)。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那么,教学目标才以实现,教学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体现,本文从教师要教“学”的理由(转变观念)、如何教“学”(改革教法)、完成教学轨道转移的标志(达到效果)三个方面探讨教学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9.
时下不少学校流行“教学案一体化”的做法 ,教师准备印制给学生的学习方案成了教师上课的教案 ,出现了练习就是教案 ,讲义就是教案 ,下载的网上内容也直接成了上课的教案等现象。对此 ,笔者有如下不同看法 :1.理论上 ,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所谓学案 ,也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而编写的师生教学共同运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辅导材料等。其特点 :(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编写 ,让师生在学习中有一个依据。 (2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原始材料 ,是师生教和学的知识对象。 (3)是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而成的。 (4)一…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教要服务于学。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已被人们所共识。在教学中。只有依“学”施“教”,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结合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离不开学,反过来,“学”离不开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学法,就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生学会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会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少教多学”,即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具体地说,“少教”,即教师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秉承“少教多学”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创设优质课堂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认为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认为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三、认为教与学都可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阶段,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练习阶段,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之,似乎真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陷入了“难以自圆其说的理论上的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也是平时所说的教师要“活”教,学生要“活”学。笔者在三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始终不渝地为教活数学,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断地实践,最终力求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一、“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数学是教师和学生费时费力最多而收效最低的学科。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都力图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概念,教师阐述清楚概念,再讲例题,学生学一点,做一些模仿性练习;教师小结后,再讲一点,学生再学一点,再做一些模仿性练习,即“概念+例题”模式;教解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 传统教学强调“先教后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有效教学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课前围绕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案”进行有效地预习.为此,笔者围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在校级数学赛课中做了一次尝试,执教“认识比”一课.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改变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教”,促使学生向着有利于“学”的方向发展迈进,使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呢?本文从剖析教学中常见的几个毛病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一、教师上课的语速过快,重点的知识没有反复强调,做实验时没有注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有专家进行过调查,一般情况下,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接受,并记住的知识仅为教师传授知识的百分之二十几,而那百分之七十几的知识是要靠课后的练习、背诵…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提高中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采用“三步七程”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每节课的“螺旋式”程序的引导下,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三步”指教学中的读、练、讲三个基本环节。读——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读学课本;练——练习,包括课前练习,基层目标练习,高层目标练习、效果检测;讲——教师的启发、点拨、讲评、小结及学生的互相评议。 “七程”指每一节课中的七个教学程序,既导→读→练→辅→讲→结→馈。 一、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 (一)很好地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以练习为主线,将教师的导、学生的学,即双基活动融化于练习之中,一改以往满堂“灌”的缺点,每节课利用25分钟以上的时间自学与练习,使学生在充裕的读书、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活跃思维,自学课文,及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切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