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强 《文化交流》2004,(4):63-65
西溪湿地,有“天堂绿肾”之称,是杭州典型的江南水乡,自然而富有野趣,景美而深蕴人文。这个繁荣闹市中的水乡村落,是杭州旅游西进的重要景观。浙江杭州城西的西溪,最早记载见之于南宋吴自牧撰写的《梦粱录》:“自武林山之西,名曰西溪”。明人田汝成辑著的《西湖游览志》,叙述了“西溪”得名“留下”的由来:“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俗称留下。相传,宋高宗初至杭时,以其地丰富,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为名。”我在去年初秋游过一次西溪,坐的是农家船。其时芦花尚未怒放,有几分野趣。回来翻检近代文化人所写的游西…  相似文献   

2.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南接江西省赣州市,北临鄱阳湖。抚州历史悠久,自古文风鼎盛,名贤辈出。2011年,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宜居抚州,促进绿色增长”为主题,以实施“六大绿化工程”为抓手,遵循“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健康、幸福”的理念,坚持领导牵头、城乡互动、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构建了“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网络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学校耕读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田野的清香.开发"诗意田园"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教育课程,使学生在田园劳动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先行,了解节气与农事的密切关系;亲历实践,领会快乐种植的技术要点;通过科学探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在优化劳技课堂、创意设计、动手制作或举办丰收节庆典活动和师生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语句简短,富有乐感,意象丰富,意涵深远,浓缩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着诗人的心境,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隐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中国人在处理自己内心与周边环境时的智慧,追求内心简单平和的处事态度。隐逸文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人们自身的发展与自己的期待或者自身的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时,隐逸文化可以启发我们调整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应对问题。该文主要选取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词作为研究内容,探讨这类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文化,以及其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农村住宅的装配化比例快速增加,新型建筑材料和建设模式对传统乡村景观形成了较大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对乡村建筑风貌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基于对现状情况的深入调研,总结影响当今乡村建筑风貌的关键性问题,并结合建筑数字化技术,从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提出乡村建筑风貌解决策略.认为东北地区近年乡村住宅建设技术正在发生系统性变...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扶贫的重要方式。因为地理空间的改变,扶贫移民面临生计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社会文化资本的断裂,远距离扶贫移民尤其明显。移民新村建成后,村民为了更好地生活,主动寻找以往生活的痕迹,重建自己的舒适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新村的认同。以甘肃D村为例,移民村充分发挥主体性,以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延续重构了新村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仪式习俗,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话语,达成了一致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促进了这一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水乡绍兴,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古桥700余座,其中15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古桥类型众多,布局灵活,功能齐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超的营造技术和深邃的表现艺术,展示了优秀璀璨的大越文化。造型各异的古桥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桥梁,是位于绍兴古城内的宋代八字桥。这座梁式石桥,建于三条河的汇合处,东端南落坡与  相似文献   

8.
正"咚咚咚!咚咚咚!"、"嚓嚓嚓!嚓嚓嚓!"、"砰啪!嘭啪!"……2015年12月25日上午9时,一向平静安详的浙江德清县筏头乡东沈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贯穿村庄的盘溪两岸人声鼎沸,武侠小说中的"水上漂"神功在这里惊现,溪流中间飘荡着长长的如游龙般的竹排。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沿着岸边奔跑着、呼喊着、拥挤着,争相用手机拍照,更有大批专业摄影师托着长短镜头、支起三脚架,记录着热烈而惊人的场景。盛行千百年而于1959  相似文献   

9.
武新文 《文化交流》2013,(10):68-70
7月3日,义乌居民盛秀其与妻子在自家生态住宅园里乐滋滋地采摘果蔬。盛秀其、吴惠香夫妇的家在江东街道西陈五区,住宅独树一帜地被绿色环抱,特别引人注目:平台上、沿沟边,种植着迎春花、凌霄、葡萄、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在推进的同时,把文化种植到现代农业中去,从而成为新农村的立身之本,也成为自身的精神命脉。衢州柯城区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观光节,让人们回归安适的田园生活,既欣赏自然美景,又享受到文化盛宴。春上一个浅云薄烟的日子,去沟溪看油菜花。以前读书,印象中的三衢道上,是两宋诗人留下的一幅幅画图:秧田白鹭、蓑衣牛背,还有晴时梅子雨……  相似文献   

11.
安吉,因优美的生态环境而名扬四海,如今又因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而令人瞩目。正在竹乡大地开展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结合的典范。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2.
滇西禄丰恐龙出土的群山里,有条由南向北往金沙江而去的龙川江,河水流经的一段山势陡然变得上下万仞,山峰嵯峨。森林连绵的地界,河床铺满巨大的红砂石,水枯露石,雨季没岸,河水滔滔奔腾咆哮之势,仿佛河底卧有蛟龙。果然不凡:这里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22日下午,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与台州市黄岩区在橘乡院桥繁荣村联合举办“浙江农民创富大赛”文艺专场演出。在村剧场里,来自省、区的文艺工作者和当地农民联袂演出了歌舞、魔术、武术、器乐等节目,赢得了四邻八乡观众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5.
水清浅 《文化交流》2017,(12):58-61
正上世纪初,火车尚属稀奇事物,杭州建造了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据书刊回忆,当年沿线的老杭州人,每有蒸汽火车途经时,总在铁轨两旁惊奇地看着那庞然大物隆隆而行,嘴里发出啧啧之声。江墅铁路早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只能在遗址公园内怀想当年的盛况。初秋一个下雨的午后,笔者在遗址公园管理员兼讲解员刘美玲志愿者的陪同下,开启了一段寻踪之旅。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this essay, I sketch a performative, constitutive theory of difference that avoids the major trappings of this discussion in current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Building from Gilles Deleuze and Judith Butler, I argue that by focusing on dif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we can, as a discipline, create more complex understandings of people in cultural contexts. I first examine how difference has been written in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Second, I offer a reading of Deleuze and Butler who, together, provide the grounding for seeing the repetition of difference as political and contingent ontology. I conclude by examining an everyday context, showing ho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can benefit from this kind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赵菲  吴芸 《文化交流》2001,(4):9-11
古希腊戏剧和印度的梵剧已经基本消失了,昆曲这株被誉为“幽兰”的奇葩,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唯一完整地保留舞台演出形式的戏剧艺术,如今亦娇喘微微,唯存一息。 昆曲曲高和寡,虽说乐如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18.

Editorial Board

Women in Scien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