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描述了在西方体育社会学中两种主要的体育产生根源——"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和"体育起源近代说"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两种体育起源说的基本争论和身体与社会、个人和体育间的关联,形成身体维度介入体育起源说分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由此在身体维度的视野下,凸显了体育起源古典时代说的身体机械论的特征,凸显了体育起源近代说中后现代思维模式下,对身体的理解及身体中介性、场域性的特征.最后,通过反思古典时代说与近代说中存在的对身体"虚化"抑或"实化"的两种预设,检讨两者对身体的认识遮蔽.在此基础上,以布迪厄惯习理论为理论出发点,借助体育惯习的概念对身体功能与身体意义的融合作用,尝试构建体育起源惯习说的理论解释框架,阐明体育起源是一种惯习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阐释了认识论的基本定义,揭示了它在哲学研究和体育哲学发展中的意义,继而剖析了在当代体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本体论导向"和近代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物二分"理念,认为这两者使体育哲学研究缺失了认识论研究的维度。引入了古代体育的"知识复兴"、现代认识论对近代认识论"心物二分"理念的批判和当代身体研究发展这3个因素,从理论背景和研究导向上给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可能性,以此实现体育、身体和知识这三者的会聚,构建"体育知识"何以形成和"体育知识"如何得以认识这两个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的基本问题,从中展示体育哲学认识论对体育与身体、体育与知识这两个基本关系的定位和对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传递知识这两个过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王彬  陈声 《精武》2012,(2):86-87
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将来人力资源的大幅度发展。然而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敲响了中国发展的红色警铃。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背后隐藏了更多严峻的问题:①社会就业压力的上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愈来愈趋向于"静态化";③体育教学越来越被漠视造成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边陲化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本文拟从对科学体育的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体育是具有健康化、娱乐化、合理化、持续化维度。  相似文献   

4.
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身体与心理经验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育是身体的展演,身体社会学对于体育现象有一定的解释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梳理以及西方身体社会学对体育现象的解析,使我国体育学者对身体社会学有完整的了解,为解释体育现象提供一种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身体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存在,生物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对抗身体:竞技体育尚力图腾下的产物,视觉身体:消费时代现代体育兴盛的魅力之源,教化身体: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休闲身体: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和归属。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当前欧美关于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间的论战,结果表明身体文化研究学者对于体育社会学的范围与研究方法已有所反思,并扩展了相关研究领域;认为两者间实乃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绝对的断裂;将相关论战置于我国的学术脉络下,呼吁两者应该求同存异,反思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向度,以社会记忆与社会空间为取向,在传统史学与地理学之外另辟蹊径,同时关注大众传播与媒体对于体育与身体文化的影响,更有利于发展我国的批判性体育社会学与身体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角度探析了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构成、形成机制、社会特征、社会影响及相关社会问题。提国体育公众人物形象是一种符号系列,一种“角色表演”,一种社会资源,一种商品,代表着特定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公众人物的形象是现代体育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8.
在对当代竞技体育本质反思的基础上,认为人之身体的失落是其本质异化的根源所在。继而引入西方身体哲学中的身体显现、身体认知、身体符号等核心思想,对同样起源于西方且根植于身体活动的竞技体育本质进行与之相应的身体哲学解读。研究认为,在现有竞技体育本质研究背景下,竞技体育中身体存在的唤醒与身体地位的复归是身体之于竞技体育而言的本质所在,且具体体现为身体的释放与生成、身体的认知与超越、身体的社会表征与文化承载。  相似文献   

9.
回归身体——竞技体育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的建构起着积极作用。伴随工具理性的高扬、价值理性的失落,科技日益成为一种体育异化的本质力量。科技的僭越给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众多困境。回归身体,是当代竞技体育的呼唤,同时也是消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角度探析了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构成、形成机制、社会特征、社会影响及相关社会问题。提出体育公众人物形象是一种符号系列,一种“角色表演”,一种社会资源,一种商品,代表着特定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公众人物的形象是现代体育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延伸和渗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渗透是我国世纪之交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运动训练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延伸的必要性在于认识运动员的社会属性是提高个人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条件,国家、地区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有赖于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运动训练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必须得到社会学的阐释,必须关注和及时解决运动训练领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的延伸涉及到运动训练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运动员社会角色、运动训练中的社会关系、运动训练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渗透是我国世纪之交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运动训练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延伸的必要性在于认识运动员的社会属性是提高个人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条件,国家、地区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有赖于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运动训练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必须得到社会学的阐释,必须关注和及时解决运动训练领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的延伸涉及到运动训练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运动员社会角色、运动训练中的社会关系、运动训练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仇军  佟鸣  罗锦文 《体育科学》2005,25(1):66-70
考察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历史 ,并着重探讨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体育社会学学者身份演变、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和范畴的界定。通过对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发展过程的分析 ,理清西方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采用座谈、个别访问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视域开启与理论溯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军  钟建伟 《体育科学》2007,27(2):46-53,93
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体育运动现象的早期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等3个方面回顾和探讨了社会学对体育运动现象的关注和体育社会学的发端与发展;论述了功能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过程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学理论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问题;学科属性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美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比较活跃。近几年来,研究者已从狭窄的大学体育研究范畴,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妇女学等领域拓展,显示了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体育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分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金春光  车旭升  姜允哲 《体育科学》2012,32(3):74-80,91
运用内容分析和计量统计的方法,对《体育社会学杂志》(SSJ)自1984年至2008年所发表的454篇文章,从研究主题、研究者、研究方法等方面分别给予详细描述与分析。这对于国内体育学者,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动态及其进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