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病是运动员的第一号敌人,伤病不仅给运动员身体上带来疼痛,不能参加比赛,而且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还会留下后遗症,病痛将伴随他的一生.所以,制定合适的康复运动处方对伤病运动员的伤病进行合理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相关内容展开研究,以便为伤病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康复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3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和2003全国女子排球优胜杯赛的16支我国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运动员,进行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替代性经验、成败经历、自尊心、劝导、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山滑雪运动的伤病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认识到伤病的发生与专项动作结构等因素有关。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出了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射击队82名射击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总结分析主要伤病部位、组织类型、病程、程度及诱因,掌握伤病特征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伤病现状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82名射击运动员中有57名患有运动损伤,占比69.5%,总损伤人次为123次。(2)不同射击项目损伤率分别是:手枪项目为73.1%,飞碟项目为68.4%,步枪项目为66.7%。(3)不同性别射击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女性占比75.7%、男性占比64.4%。(4)射击运动员损伤分布在12个部位,分别是:颈部(29.3%)、腰部(18.7%)、肩背部(17.9%)、膝部(17.1%)、腕部(6.5%)、踝部(4.9%)、手部(1.6%),以及髋部、上臂部、腿部、肘部、足部(均为0.8%)。(5)损伤组织与类型有22种,包括肌肉劳损(47.2%)、神经卡压(10.6%)、关节劳损(8.9%)、韧带劳损(8.1%)等。(6)损伤病程:慢性损伤占比90.2%,急性损伤占比9.8%。(7)损伤程度:轻伤占比82.9%,中度损伤占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均可显著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在自尊与运动员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了一般情绪攻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运动自信量表、自我评价问卷和比赛应对策略问卷,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决赛的62名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为优秀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参考依据,为教练员科学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特质运动自信全运会前8名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特质运动自信与比赛成绩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自我评价与特质运动自信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比赛应对策略前8名运动员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比赛应对策略与比赛成绩相关分析,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赛前运动自信、自我评价和比赛应对策略没有运动技术等级的差异;赛前运动自信没有性别差异,自我评价没有性别和项目类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自我参赛角色定位:全新挑战,冲击到底运动员对重大比赛的感觉需求程度:渴望趋近,主动投入运动员对重大比赛的自我效能感:特色自信,从容应对运动员临场应变的意识储备:快速适应,把握节奏  相似文献   

8.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培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匡小红  王硕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13-114,F003
自我效能感对改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学习心理及行为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有几条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可遵循且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能自觉、刻苦的训练,自信有能力掌握技术和对未来比赛充满信心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训练质量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第11届全运会的104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一般自我效能与自我设限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竞赛压力与性别、运动项目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运动员个体的自我设限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自我设限倾向越弱.(2)竞赛压力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最著性的调节作用.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增高,较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3)性别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运动项目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设限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显著性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竞赛压力水平的提高,集体项目特征对运动员个体自我设限倾向的抑制性作用具有增强的趋势,且这一调节作用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8,(1):36-37
如今在运动心理学专研和探究中,在中国对自我效能的研究不完全彻底,也不够体系,最为重要的是缺少对详细的体育项目的研究,而对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对惠安县田径教练和运动员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并参考大量这方面的相关文献,对田径运动员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功能分析,其实践的主要意义在于,对于教练培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作用跟影响,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运动员在竞赛和平时训练中自我效能的结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的帮助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并且为其提供了科学训练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阒散打运动的发展,科学训练的重视,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差别越来越小,旗鼓相当的双方在决一雌的关键时刻,心理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体能和技能得以充分发毂的保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比赛中产生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提供与接受:社会支持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杰  闫挺  李佑发  黄欣加 《体育科学》2006,26(2):74-77,90
探讨了大学生接受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与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发现,接受主、客观社会支持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有预测贡献,特剐是提供社会支持的主动性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亦有预测贡献。社套支持的6个变量冲自尊的预测贡献是7.1%,对一般生活满意感的预测贡献为12%。结果提示,今后研究社会支持与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时,不仅要考虑接受社会支持时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提供社会支持同样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刻不容缓。由于"学训矛盾"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学习效率对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切实采取一系列符合省情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coping review of the sport literature (2000–2014)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relevant to youth alcohol and illicit drug use. Prior reviews report that sport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alcohol use and reduced illicit drug use among youth, yet provide little guidance regarding the mechanisms that can explain this relationship.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to identify factors that could help explain this link.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were selected as they play a paramou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youth alcohol and drug use. Fifty-nine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and included in the review. The literature generally supported connections between sport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including self-esteem, self-regulation, general life skills, and pro-social behaviour. Yet limitations in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limit the ability to draw conclusions from the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he diversity of youth and sport was generally ignor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uggests a number of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at might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sport impact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along with alcohol and illicit drug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